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GNN投稿

[達人專欄] 台灣漫畫雜誌《熱帶季風》創刊號

陸坡 | 2018-01-24 13:56:05 | 巴幣 30 | 人氣 3510

從生活小事到歷史事件,文字艱澀就用漫畫吧!
你認識的台灣漫畫有多少?還是什麼題材能夠變成漫畫呢?一般講起漫畫免不了提起那席捲全球的日本漫畫和改編電影有聲有色的美國漫畫,甚至歐漫彩色精裝書和韓國的網路漫畫、武俠風情的港漫等。漫畫常常給人誇張與商業色彩濃厚的形象,但如果用漫畫講述一個地區的生活與所見所文,那又會是甚麼樣貌呢?台灣漫畫雜誌《熱帶季風》以「紀實漫畫」為主軸,帶來多位漫畫創作者於亞太各地所見所聞和三位專欄作家於各國的紀實漫畫報導與考察,帶給台灣漫畫讀者和不常接觸漫畫的群眾全新的漫畫敘事樣貌,漫畫也可以敘訴真實故事,漫畫也可以表達出你我小人物所活過的歷史,並且與他人產生共鳴,讓讀者感受到漫畫不一樣的表現與設計風情。



在台灣有一個漫畫圈內流傳的笑話:「要讓漫畫出版社倒閉就讓它辦雜誌吧!」雖然是一段自嘲自娛,但不免對於台灣漫畫出版寒冬一陣心寒。二零零九年由國科會數位典藏與蓋亞文化合作的《CCC創作集》因為以本土歷史為題材加上同人創作者合作,在漫畫圈內頗受好評,也讓創作者開始從日美漫畫強國等地開始挖掘和看待台灣這塊土地的題材,整體上《CCC創作集》作者風格相當一致,以流行的日系畫風為主導,吸引著年輕一代的讀者們。

有別於《CCC創作集》以台灣歷史考究為主題,與各種流行元素和大量的外援與政府補助。《熱帶季風》這本漫畫雜誌的定位導向較不一樣,台港地區漫畫迷們更是對於這本漫畫刊物的資訊少之又少,感到好奇,這本設計感十足的漫畫刊物究竟是什麼來頭?其實《熱帶季風》創刊號是以「紀實漫畫」這個題材為導向,透過幾位畫風獨特的漫畫家;深入亞洲各地採訪的文字工作者們描寫自我所見所文,而出版成冊的一本頗具特色和深度屬於亞洲人的漫畫雜誌。



其中「紀實漫畫」的類型,其實是原以文字或紀錄片記載的形式轉換到漫畫創作上,取材於真實事件或是生活瑣事,並且讓漫畫原本就有的誇飾的圖像表現手法,和分格分鏡的特殊呈現,讓閱讀的讀者感受樂趣,與透過圖文了解事情脈絡。其實在日本也有類似如「職業向漫畫」或「歷史漫畫」等,但「紀實漫畫」偏重的是作者實際田野調查的脈絡性質,甚至以作者或作者敘事的對象的主觀來構成漫畫內容,有擁有探討社會生活與政治性,多方的表現手法。

同人誌販售會上許多漫畫家常常會繪製自我的遊記或是生活,其實就屬於「紀實漫畫」的題材內容,它可以輕鬆,當然也可以很嚴肅。《熱帶季風》雜誌以「紀實」為主題,想讓台灣讀者接觸日美主流漫畫以外,不同的漫畫面貌,探索自我生活、也傾聽亞洲不同地區人們的經歷與聲音。讓已經習慣接觸虛構故事的大眾們在回頭來看看自己生活的土地,與世界不同國家裡那些細小不會被報導出來,屬於地方民眾的大小事,與不虛構的真實人生經歷。



《熱帶季風》創刊以自我出版社的資金和網路募款,由文化部補助部分款項得以出版,書籍的裝幀相當精美如同一本設計雜誌,裡面使用各種不同的印刷方式和裝訂如特殊色印刷、單、雙色印刷的方式呈現不同漫畫表現,甚至在紙張的選擇上也有所巧思,字型和排版也經過設計,而將各個風格強烈的漫畫作品在刊物中有所一致,傳達出亞洲地區的特色,和與其他漫畫不同定位之處。收錄了三篇文字專欄,與十篇不同類型與地區的漫畫作品。

在閱讀完後的《熱帶季風》的確有著獨特的美感,也為台灣漫畫雜誌的走向掀起不同的定位與實驗性,可能是創刊號之故專欄內容偏重於讓讀者了解「什麼是紀實漫畫」的文章為導向,分別有日本、美國、台灣漫畫家與戰地專欄記者合作等三篇專欄作品。分別敘事「生活瑣事、國家政治、人民事件」等人事物。傳達出紀實漫畫在創作上題材的豐富性,配合圖文與特殊印刷,讓人驚艷,主題也很明確點出整本雜誌的重點性,讓讀者可以知道接下來會接觸到什麼漫畫形式。



但《熱帶季風》專欄上有幾個問題,一是排版上面過多的視覺表現干擾了閱讀,且排版文字間距和底圖導致閱讀不易,且呈現專欄附圖時因為美漫與日漫剛好為左翻和右翻書,所以附圖說明較不直覺,建議可以乾脆做大致敘述而不要全然翻譯內文。而附圖的表現形式雖然非常大膽前衛,但反而喧賓奪主,導致慢畫作品看不清,雖然知道是特色,但既然都特地放上圖片了,讓讀者有想深究圖片內容或作者作品,清晰的圖片我想才是誘因所在。

《熱帶季風》漫畫雜誌裡,十位漫畫家的漫畫風格都讓人印象深刻,甚至講的故事也有別於時下漫畫,有著自己的創作脈絡與表現方式,但也因為每位漫畫家繪製漫畫不同,且沒有統一形式,導致作品與作品之間的轉換有點突兀,甚至有突然斷尾的感覺,建議這裡應該參考通常漫畫刊物表現的形式,向是在接續不同漫畫時候有繪製扉頁或留白一頁,稍微讓讀者做喘息空間,《熱帶季風》在漫畫排版的安排向是一次出齊所有佳餚,讓人無法有稍做緩和的時間。



雜誌以幾乎全彩的表現形式,又在紙張大小和材質上有著許多嘗試,且多半效果都相當傑出,這也是許多慢畫雜誌少有的,但如果可以在多加利用這些特性,而非單純的表現漫畫草圖和設計扉頁,便能更完善雜誌整體,而《熱帶季風》裝訂精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犯上一個漫畫不能犯的錯誤,就是在裝訂漫畫時,部分漫畫的文字太接近裝定處,導致閱讀不易,並且漫畫家在分格安排閱讀性,有左至右或是由右至左的方式也沒有整合,這些都是這本漫畫存在的問題。

但是在漫畫創意和專覽的主題甚至裝幀用心程度,可以說《熱帶季風》投入了相當多心血做出與其他漫畫刊物的不同性,甚至也與《CCC創作集》一樣做出屬於自己漫畫的深度,讓漫畫不只是天馬行空的幻想空間,而是一段有憑有據和人活過的證明,甚至讓台港讀者這些地區的人們,看見一直以來陌生的東南亞社會和世界的某處,人們煩惱著什麼和期待著什麼?畫風也許不是主流性,但反而讓我們看見不同漫畫的可能性和與商業漫畫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一本給大人的亞洲紀實漫畫,這是這次創刊號《熱帶季風》的標語,也許是當今許多老一輩還有著長不大的人才看漫畫的成見,才出此標語。但時代變了,當年看漫畫的孩子都成了三十歲的大人了,追著漫畫和動畫的人大有人在,《熱帶季風》這本雜誌應該不止於獻給「大人」,而是讓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看見漫畫另外一種魅力所在。漫畫是種媒介,不管是虛構或寫實,漫畫的讀者永遠願意期待,因為每一個好故事,都是值得被看見,不管是最暗或最溫暖的那一頁。


--
圖片版權為慢工文化授權轉載/photo credit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主編序】隨《熱帶季風》尋找新的文化連結,創造新的圖文經典
【國際經典—日本】〈當無聊瑣碎聚積成一種怪奇──淺談花輪和一的《監牢中》〉文/黃鴻硯
【國際經典—美國】〈以人文本、追求真相的紀實漫畫家──喬.薩科〉文/胡培菱
【紀實力】〈遙遠現場的目擊者──一個國際記者的報導筆記〉文/廖芸婕 圖/陳沛珛
【生態】〈河時再見──五溝水與高體鰟鮍〉圖/小錢
【東南亞人文】〈老吉隆坡的24小時〉圖/NOvia冼佩珊
【建築】〈生活在沒有開拓者的年代〉圖/建築大叔
【生活】〈通勤日常〉圖/陳沛珛
【原住民文化】乘著關島巴士去探險〉圖/The Guam Bus
【民俗】〈澎湖習俗──擲炸棗〉圖/歐泠
【旅行】〈威尼斯漫遊〉圖/陳澈
【音樂】〈掀開後車箱〉圖/奇哥
【社會】〈歡迎來到黑社會〉圖/楊鈺琦
【回憶】〈我的鄭李屋〉圖/陸偉昌



文章原址:
聽見亞太之聲,台灣漫畫雜誌《熱帶季風》導讀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粉絲團電影書籍回收桶按讚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血麟
這種根本不會有多少人想看,希望最後不會是像其他業者打著名號而卻是以補助款為主⋯最後祝福該刊物有多人買吧
2018-01-26 16:12:57
Ashi×Puchi
莫忘神作,台灣漫畫月刊
2018-01-26 16:22:51
小洛
來看看還沒開始或開始後,還是會唱衰的人有多少。台灣也是有很不錯的漫畫作品跟漫畫家
2018-01-26 16:50:55
楔羽
推ccc
2018-01-26 17:45:46
哈士奇
不是唱衰 是市場走向 到底能撐幾期? 真的花錢買的人有多少 要怎麼賺到營運成本? 事情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當然有行動是好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長久經營
2018-01-26 21:35:30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