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中國上海同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於上週末在上海同濟大學進行籃球、足球和電子競技項目《英雄聯盟》的交流賽事,臺灣師大體育學系教授/美國普渡大學運動心理學博士季力康和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副教授何仁育更陪同學生參與了完整活動,並進一步了解電競。兩位教授在接受巴哈姆特 GNN 等台灣媒體的時候表示,他們都是以支持的態度鼓勵學生多參與活動,由於電競了解不夠深,因此目前能想到的是從心理和生理層面去協助。
12 月 5、6 日的海峽邀請賽中,師大派出足球代表、籃球代表以及電競代表前往上海參與結合傳同運動項目和電競項目的兩岸交流賽,雖然在足球和籃球的項目上沒有獲得好成績,但是《
英雄聯盟》的代表學生卻以全勝成績獲得優勝,並達到歡樂、切磋的目標。
活動結束後,師大和交大學生覺得兩岸對於英雄的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像是台灣學生覺得索拉卡是很麻煩的角色,但是中國學生不這麼認為,而且他們很喜歡選好運姐;聊天的時候,中國學生也有講到,台灣好像很喜歡瑟雷西,不過師大的隊長周奕傑表示,在台灣好像很多厲害的玩家都會玩瑟雷西。
另外,參訪中國 Edward Gaming(EDG)後也對學生在這次的實戰有幫助,例如在選角上,交大隊長李沅翰表示,EDG 教練阿布不是告訴我們要去 Ban 很強的角色,而是要我們 Ban 掉自己覺得很煩的,由於這次比賽我們也不知道對方的情況,所以我們也不管對方學生是不是會玩這些角色,就把我們自己覺得不喜歡的 Ban 掉。周奕傑也有相同的看法,教練的建議給他不一樣的選角思維,讓他了解到也許這場比賽上他們可以打一個 main 角流,選擇自己熟的角色,不必硬要配角。
-
左起為交大隊長李沅翰、師大曾崇瑋、師大隊長周奕傑
師大季力康和何仁育全程陪同學生參與此次活動,三場師大學生的比賽都在台下看完,他們覺得師大學生表現得很好;而活動結束後,GNN 也特地詢問他們對此次活動與電競的看法,同時也提出對於推廣電競的方向和方式提出意見。以下為此次訪問整理:
-
左為季力康,右為何仁育
Q:想先詢問兩位老師對《英雄聯盟》或是電競了解多少?
季力康:是參與這次活動之後才開始有了解。
何仁育:了解真的不多。上週我有先來上海,那個時候上海在舉辦八校聯合的比賽,當時有看了最後一場,也問了 Garena 台灣競舞娛樂玩家關係組組長戴睿慷(Eric),從他那裡稍微了解電競的狀況,包含參與人數、比賽情況,電競真的是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流行。
Q:想問一下你們對於高材生打電競有什麼看法?
季力康:我鼓勵多元,做任何的活動我覺得都好,所以對這件事情我其實持正面看法。
何仁育:現在電競比賽已經職業化了,所以這也有可能是未來工作方向,雖然不知道之後的電競發展如何,但看到中國有慢慢支持,而同濟大學體育部主任游松輝的想法也是想要將電競導向正面的發展,當然在台灣也可以!雖然可能還是會有負面的擔憂,怕只是在打電動、不念書,甚至健康上面多多少少都會有影響,但我還是抱持多元、正面的想法。
Q:以教育界的角度,你覺得能幫助學生什麼?
季力康:就競技層面來看,比賽時難免都會有心理壓力,例如緊張、專注力等問題,我自己其實是學運動心理學的,平常都是在幫助亞運、奧運選手調整心理狀態,電競選手一定也會有類似的情形,更何況他們都很年輕,在比賽的時候心理層面更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我想這個部分是我們可以幫忙的,讓他們可以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Q:在看八校聯賽的時候,你覺得未來若要朝電競系發展的話可以做些什麼?
何仁育:其實我一直在想,電競選手和傳統運動選手都一樣,他們可能在國中、高中花了很多時間訓練,只是項目不同而已,那我覺得學校甚至教育部可以提出多元入學管道,例如保送生甚麼的,提供他們持續術科的訓練和教育的學習。
至於我們能有甚麼樣的幫助,就像剛才季老師說的可以從心理方面,那我本身是生理的,所以我這邊的想法可能就是會有運動傷害,活是比賽和比賽中間是否需要什麼體力上的回覆等等。我覺得電競選手跟傳統選手比起來差別是,傳統選手在練習時本身對身體是有幫助的,但是電競選手可能坐著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或許可以安排課程為他們的健康著想。
Q:不過其實在運動傷害和健康部分,之前就有廠商開過相關課程,而其他比賽項目選手也會把跑步當作是訓練的一環,增進體力。
何仁育:電競方面,其實有很多細節真的是我們不知道的,我想搞不好以後這是我們運動相關科系這方面的方向。
Q:所以其實態度不是反對,而是目前還在發展中,沒有大量的研究所以才沒辦法深入推廣?
何仁育:倒是不會反對,就像我說的,都已經職業隊伍了,都可以當作職業了,為什麼要反對?
Q:那你覺得廠商方面可以做些什麼?
何仁育:我的想法是可以在師大校園舉辦賽事讓學校的主管看一看,就像我們沒有來參觀,我們也不知道它是甚麼樣的東西。
季力康:我覺得不是只讓年輕人了解,讓社會大眾、校園老師也可以多了解,了解之後就會知道他其實只是一種活動。而承如我剛剛說的,我很鼓勵多元,各種活動都有他的好處。說到限制的話,如果能透過各方面的力量讓他的限制解除、效果達到最好的話,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
何仁育:其實這和撞球有點類似,以前的觀念都會覺得壞小孩才去打撞球,但現在撞球也是運動的重要賽事之一,因此如何導向正面的發展才是比較重要的,就不會像是我們以前說的,打電動是不好的事情。
Q:看完學生的表現後,有甚麼樣的感想?
季力康:覺得我們學生表現的非常好,雖然沒有那麼懂,但是感覺的出來他們有展現團隊合作、判斷能力,這些都是很好的,也覺得很開心。
何仁育:我也覺得學生表現很好,其實在來之前我就有問 Eric,我們會不會有贏的機會,所以也對他們有信心。昨天我還在跟季老師說,如果今天是校長來,看到學生的表現,也許就會覺得這方面是可以支持的,以後搞不好談到電競在台灣想到的學生會是師大也說不定。
邀請賽全程賽況
Q:如果老師都很了解電競的話,是不是之後可以打破老師和學生之間隔閡?是否有可能帶動一股新的、正面的風氣?
季力康:電玩是一種活動,只是任何的活動只要不要太過度都是 ok 的,就像是打籃球,一天若打 12 個小時,這也是會有問題的。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了解它,電競一定有好的地方,至於傳統觀念,我覺得是可以去改變的,因為他只是一種刻板印象,而關鍵不在於這個刻板印象,只在於「如何讓他們從正面的方向去從事這樣的活動」。
何仁育:我覺得可以把電競當成是一個活動,也可以是一個專業,就像我說的,現在有職業隊伍,如果是個專業的話,就像是運動選手,他可能就要花很多時間練習;但對於一般學生來講,不是朝專業發展,那就是一種活動,我們也常常和非體育系學生說你們要多運動,這是一樣的概念,只要不是都去運動、不念書、不做其他事情。
只是目前來講可能就如季老師說的,會有刻板印象,父母可能就會反應你怎麼推廣學生去打電動,那如果從另外一個方面,讓他們把這的當作是休閒活動、放鬆。所以可能就是在推廣上的方向,是要當作活動還是專業。
Q:想請問一下,在一開始決定要來參賽的時候,是否擔心學生父母的反彈?
季力康:是沒有想到這個部分耶,大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成年了,應該可以自主吧,這是我的看法。我們倒是擔心學校那邊,就按照程序簽文,讓學校知道有這個活動。
何仁育:因為都大學生了,所以反而沒有想到家長反彈。簽文方面是我這邊處理,所以一開始只是擔心學校會不會因為不是社團代表隊的關係拒絕,傳統體育原本就是社團、校隊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Q:那後來學校方面有對不是社團的代表有什麼意見嗎?
何仁育:沒有,就很順利通過。
Q:對於這次的交流有什麼感想?
何仁育:我們沒有參與太多學生之間的交流,但感覺上足球和籃球可能打完就沒有互動了,不知道是否可以在傳統運動上多一些項目或是強調。不過電競學生的情況感覺好像又不同(笑),他們看起來就會自己去交流,會不會是不一樣的項目或背景就有不一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