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姆特獲台灣萬代南夢宮娛樂邀請,飛往位於日本東京都內的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總公司「未來研究所」採訪。現場訪問到經典電玩遊戲《小精靈(Pac-Man)》的生父「岩谷徹」教授,請教他當年催生出《小精靈》的靈感和關於遊戲業界未來的看法。
-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總公司
-
《小精靈》之父岩谷徹
《小精靈》是在 1980 年上市的大型電玩遊戲,並且在 80 年代席捲全球,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電玩遊戲之一。缺一角的黃色豆片,追逐色彩繽紛的鬼魂形象,也成為電玩產業的象徵性符號。
《小精靈》同時也是 Namco 的代表性吉祥物和公司標誌。而它的生父「岩谷徹」,也已經從開發第一線退役,目前投入教育界在多間日本大學院校教課,親自指導電玩業界後進傳承遊戲製作知識。
岩谷徹首先提到
《小精靈》問世已達 35 周年,當年他創作的契機是觀察電玩場的遊戲幾乎都是只供男性單人遊玩的機台,他希望遊戲是可以令女性和孩童都可以眾人同樂,所以他以 “吃披薩” 為靈感,打造可以多人同遊的遊戲。為了讓各個年齡層的民眾都更好親近,他特意採用可愛且色彩繽紛的角色、簡單易懂的遊戲規則、以及可以單用 “一支搖桿” 就可以操作。結果上也成功地拓展了遊戲的年齡層,獲得空前的成功。
《小精靈》也可以說是全球第一個開啟 “跨媒體” 領域的電玩角色。當時在美國播出電視動畫,皆獲得超過 50% 的收視率,並且也推出眾多角色商品。在他的想法中,沒有人是為了特地折磨自己而去玩遊戲。岩谷以讓玩家獲得樂趣為起點,希望可以傳遞遊玩的樂趣給每個玩家。
在以經典的像素為主題的電影《
世界大對戰 Pixels》中,《
小精靈》的角色也佔了很大的戲份比重。實際上,岩谷徹也以 “
《小精靈》機台的修理工” 現身在電影中(但事實上,電影中岩谷徹本人的角色是由加拿大籍演員 Denis Akiyama 飾演)。岩谷徹對於《世界大對戰 Pixels》的感想也表示,在電影拍攝時他在多倫多一星期,不僅和電影監督討論了很多關於電玩心得,他自己也學到很多關於電影業界的知識。他同時也表示《世界大對戰 Pixels》是一部充滿獨特性和故事性的電影,放進了很多懷舊電玩的角色,想必可以讓喜歡電玩的粉絲會心一笑。
-
岩谷徹做為彩蛋,作為《小精靈》機台的修理工入鏡電影
-
事實上,電影中岩谷徹本人的角色是由加拿大籍演員 Denis Akiyama 飾演
現職在大學任教的岩谷徹教授,也說明他現在擔任一個有 70 名學生的遊戲教程主教教授。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們必須分為「程式」、「美術」和「企劃」三個組別合作創作遊戲,參與競賽目標在東京電玩展中展出。除了教程之外,他也不斷思考未來遊戲的創意立案發想。像是遊戲如何運用在醫療、復健或其他生活用途。他甚至希望可以打造出一套「Gaming Suit」,讓玩家以穿戴遊玩的方式獲得獨特的體驗。
身為日本遊戲業界的拓荒者,對他來說遊戲的未來在?岩谷徹表示以前因為硬體的限制,可以玩遊戲的媒介少,現在是透過手機、平板隨時隨地都可以接觸到遊戲的時代。而且在遊戲開發上,獨立開發者也可以不必隸屬於大公司,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開發遊戲,讓遊戲的可能性更延展、未來會出現更多嶄新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