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5B 鉛筆畫下《被消失的香港》 柳廣成:「這不是藝術家的責任,是一個市民的責任。」
2020 年 6 月 9 日,《被消失的香港》編輯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那一天,也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屆滿一週年。香港漫畫家柳廣成送來他剛寫好的作者後記,也是那一天,香港最具文化自由代表性的「富德樓」遭香港警察包圍,仔細盤查每一個進出者,這是香港前所未見的事。
在後記裡,柳廣成是這樣開頭的,「創作這系列作品,橫跨整個香港反送中運動,歷時近一年。還記得我們在這一年間,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看待事物的標準和底線,退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我們曾在示威現場說過很多次,告訴自己,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特別漫長的。事隔一年,黎明不僅沒到,天空卻變得更黑了。」
《被消失的香港》於 7 月 8 日正式在台灣出版,這是國內第一本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主題的藝術畫集,全本厚達 200 頁,收錄柳廣成5篇短篇漫畫與32幅犀利單張畫作。柳廣成的作品看似筆觸溫潤樸實,實則帶有強烈的情緒,他也是非常擅長說故事的漫畫家,讓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導演王小棣、國家電影中心董事長藍祖蔚等各界名人都感到動容,願意擔任推薦人。
本書開頭是柳廣成自傳式的短篇,他描繪自己在香港出生、陸續在日本與中國生活,最後回到香港的故事。在這篇 32 頁的漫畫裡,柳廣成渡過兒時被霸凌的苦楚,因為一口流利日文,被中國同學罵「日本鬼子」,老師也成為共同欺負他的人。在非常痛苦的時刻,是最喜歡的漫畫救贖了他。這篇漫畫裡,柳廣成也描繪自己在摯愛的香港生活,在街上吃魚蛋、搭叮叮車,到書報攤買漫畫,那是非常美好的生活記憶。
2028 香港:智慧燈柱
30 歲的柳廣成是香港漫畫家,近年大放異彩,被港媒譽為「漫畫界的超新星」。但在 2017 年時,柳廣成正在非常低潮的狀態裡,當時舊作《The World After 2400》被腰斬,從小深受日漫影響的他反覆思考「漫畫的可能性」,感覺自己的想像過於狹窄。同一年,他受香港藝術中心邀請,前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參展,在充滿多元有趣且充滿實驗性的漫畫節裡,他開始改變想法。
2028 香港:應徵記者
2028 香港:還要供多30年
「我發現,漫畫的可能性遠比最初想像得大。對於未來該如何走下去,我似乎找到答案。」返港後,他以「原創性」、「探索」為創作的最大考量,希望跳脫過去的框架。「而在法國之旅時,我發現他們並沒有制式化的漫畫創作工具,繪畫媒介的選擇也很自由。於是,我開始想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具,且相信最適合的工具也最能突顯作者的個性。
經過許多嘗試,他選擇了鉛筆。「我喜歡 4B~6B 的鉛筆,其中 5B 鉛筆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因為 5B 鉛筆的碳芯硬度對我而言是恰好的。這種筆頭不完全鋼硬,使用時能輕微感受一點軟軟的感覺。筆芯軟硬適中,能感受到筆與紙間的摩擦。再加上,5B 鉛筆的筆芯很容易磨平,這可讓筆頭不一定是尖的,線條劃過的痕跡的會很精準,但卻會有驚喜。
沒有暴徒只有暴政
在柳廣成手中,5B 鉛筆就像毛筆一樣,他可以透過握筆方向、速度、力度隨意調整筆劃,進而得出不同質感的線條,「對我來說,5B 鉛筆是一個會忠實反映你繪畫狀態的工具,不太有修飾的空間,我很喜歡。
於是,他開始以 5B 鉛筆畫作品,再進電腦做簡單後製。仔細觀察柳廣成的作品,溫潤的筆觸裡是細緻的線條,即使從小受日漫影響,他也不受拘束,有自己獨特的分鏡語言。柳廣成也擅長說故事,有時溫柔敘事,有時又帶有犀利洞見。
柳廣成也是多產的創作者,近年除了埋首動畫短片創作,同時創作漫畫如《Cube Escape: Paradox》、《Unknown Brothers》、《Ordinary Day》等。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時,柳廣成頻繁於《明報》與臉書粉絲專頁發表風格強烈的單頁漫畫,令人印象深刻。今年7月,他在法國推出新作,同時有10張作品受邀到Lyon BD Festival(法國里昂漫畫節)參展。
2019 年夏天,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起初,柳廣成也只是跟著上街遊行的參與者,他總是穿上黑衣默默走上街頭,戒掉香港麥當勞、吉野家、元氣壽司等這些「藍店」,選擇光顧支持運動的在地商家「黃店
的,回家後脫掉裝備,繼續在書桌前畫畫。但 2019 年 8 月 11 日當天,他在家裡看直播,眼見前線有義務急救員疑遭港警以布袋彈射穿右眼,鮮血汨汨湧出,地上一片血紅。
「當時,我突破了我內心的掙扎,再也按捺不住了。我那晚亦漸有覺悟,清楚知道自那天起,我或許會受到某些人的攻擊,我或許需要承受比更大的風險。我亦有覺悟,明白即將會被某些公司割蓆(畫清界線),工作可能會受影響。」他將那張作品命名為「沒有暴徒,只有暴政」,因為這張畫,他起了頭,開始用創作表態,試圖描繪運動裡發生的種種現場。
「如果那一天沒有下這個決定,我就不會畫出後來大量的政治作品。」以真名創作,對柳廣成來說,是人生極大的突破,但他並非不害怕,「我希望能直接運用我的傳播力,如果重新設立新的匿名專頁,雖然相對安全,但卻擔心傳播力影響力不足的問題。」他也坦言,「回想香港的抗爭現場,其中一件讓我看到希望的事,就是不同藝人的表態。」
「他們的表態像是為香港市民打了一支強心針,告訴我們並不孤單,並不勢弱。試想想,如果何韻詩、黃秋生、黃耀明、林夕、阮民安等人當初沒有以自己的名義站出來,而是低調地用替身或假帳號的話,今天的抗爭氛圍又會是怎樣的?應該會相對絕望吧。我很欣賞他們不畏懼極權,願意勇敢表態且進一步身體力行,與香港人同行。
從那時開始,柳廣成的畫筆更沒有時間休息了。他同時創作自己的作品,也同時畫下反送中運動裡的所見所聞以及對未來的想像。他也不掩飾自己對香港未來的悲觀,去年 10 月,他為香港《明報》週日專刊「星期日生活」繪製一系列的〈2028:香港〉,那系列的未來香港非常悲傷,可能連廣東話都不能說,人臉辨識控制著社會,想看的書也無法自由閱讀了。他像是拚命敲響著警鐘,提醒著世人,有些東西如果失去,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
其中一張作品描繪的是上班族,日日上班下班回家睡覺再出門上班下班回家睡覺出門,漫畫分鏡愈縮愈小,裡頭的人彷彿也被壓扁了,最後幾乎消失。全版漫畫只有一句對白:「仲要供多 30 年。」意思是背房貸 30 年,換來豢養自己的狹小牢籠。但也有溫柔的時刻,柳廣成畫下他在台灣的體驗,在凱道上聽演唱會,感受到自由空氣的震動與得以自由歌唱的喜悅。
去年,他接受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的專訪,記者問他,手上的畫筆為什麼變成反抗的畫筆?是因為藝術家有社會責任嗎?他緩緩開口:「我覺得,不是藝術家的責任,是一個市民的責任。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不是教我們關心身邊的事,而是好好讀書、好好賺錢、好好活下去,但這樣真的對嗎?」再看此時此刻,港區國安法過關後,柳廣成再寫下,「重要的是活下去,但更更更重要的是,毋忘初衷地活下去。」
今年年初,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結識柳廣成,透過越洋視訊邀請,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出版《被消失的香港 The fallen city:Hong Kong》,對柳廣成來說,這是一本以畫筆記錄香港的時代速寫,更是一本畫給台灣等國家讀者的書,「我希望透過畫作,在為時未晚前,把我們香港人的故事,告訴那些仍活在自由平等、不必面對極權打壓的人。除了喚起世人對香港的關注,亦同時希望習慣自由平等的人有所警戒,對各自身處的社會更積極參與。
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也說明,蓋亞文化十多年來致力推動台灣原創漫畫,去年起也開始構思新書系,希望漫畫表現類型更加多元,包括較為非傳統日漫風格的作品。新書系定名為「No.9」,取自歐陸將漫畫視為「第九藝術」之意,新書系第一本書就是《被消失的香港》,「對出版社來說,看見的是作者的才華。廣成的漫畫非常細膩,用短短的篇幅就能說出動人的故事。」
李亞倫也表示,蓋亞文化將更積極邀請不同風格的創作者加入新書系的行列。他認為,不管是圖像小說、視覺文學等名詞,其實都是「漫畫」的一種類型,差異的是創作風格與想說的故事,「就好比電影的類型,我們會理解,電影有好萊塢電影、有法國電影,就是風格不同,但都是電影。文學也是如此,有詩、有小說、有散文,也有報導,但也都是文學。」
對於出版《被消失的香港》,李亞倫則坦言,最初看中的並不是議題,而是柳廣成精采的作品。但他也認為,「出版社有社會責任,我們不會去思考哪些書該出或哪些書不應該出,就是看作品本身有沒有潛力。不管是什麼樣的議題,只要是我們覺得精采的作品,就會去出版它。」
《被消失的香港》7 月 8 日也正式在全通路上架,內容除了柳廣成的畫作,也特別收錄蓋亞文化編輯部與柳廣成的越洋筆談,長達萬字的書信 QA,柳廣持清楚細膩地說明了至今的心路歷程,其中更可理解一個創作者如何坦承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與困境,正像是一位創作者給讀者最真摯的情書。
被消失的香港
出版日期:2020 年 7 月 8 日
作 者:柳廣成
頁 數:200頁
出版社 :蓋亞文化
定 價:4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