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英雄聯盟》職業選手、現任實況主及《
英雄聯盟》Beyond Gaming 戰隊(BYG)持有者丁特(遊戲暱稱:DinTer,本名:薛弘偉)在四月公告將解散 BYG 戰隊後,引發眾多玩家與電競粉絲關注。丁特近日接受了巴哈姆特 GNN 專訪,談及一路以來投身戰隊經營的心路歷程,他向一路以來支持 BYG 的粉絲表達謝意,「現在雖然暫時要休息了,但期許未來能夠走得更長遠」。
-
丁特於 2021 年 1 月創立了 BYG 戰隊投入《
英雄聯盟》電子競技賽事,戰隊曾取得太平洋賽區 PCS 職業聯賽亞軍,也曾代表 PCS 進軍世界大賽,他四年來投入近五千萬元來經營電競戰隊,如今雖然戰隊解散,但他認為自己面對幫助電競環境茁壯與職業賽事發展的初衷,一切都問心無愧。
-
打造 BYG 是希望透過自身影響力幫助台灣電競產業發展、培養優秀選手代表台灣出征國際賽事
丁特在接受巴哈姆特 GNN 專訪、談到自己當初創立戰隊的心情表示,一開始就是想「取之於電競、用之於電競」,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來幫助台灣電競產業持續發展。其實戰隊前期成績還不錯,有代表 PCS 去打世界大賽,當時他個人蠻開心的,覺得自己的投入、無論是花掉的錢或者時間都很值得。
-
前兩年 BYG 在培育選手與賽事成績上表現得還不錯,但從第三年他開始面對資金雄厚的大企業競爭,BYG 優秀的選手被挖角,造成他每年需要重新培養新血,讓他倍感壓力。他說,從去年開始有比較多的大企業加入,雖說對聯賽是好事,但對他個人來說就有點惡性競爭,因為自己初衷是想要為電競培養新血、讓這些新血變成很強的選手,這個初衷其實是有做到的,然後戰隊成功進了世界大賽後回來、比較強的選手就會被較大資本的企業戰隊買走,「畢竟這是個資本市場」。
他有點無奈地說,即便「選手對你有感情、認同你的理念,覺得你賽訓條件很好」,但就是因為錢的因素而離開。進入第三年後,他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是有所違背的,因為自己的理想、初衷做得越好,隊上選手就被挖角得越嚴重,等於自己每一年都要重複去打造戰隊的根基,也就是說他做得越好、被人家挖走的就越多,每年幾乎都要從頭來過,這個過程非常非常辛苦,而且真的重組要成功也有點運氣成分在。
第三年面對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加入市場,BYG 優秀選手被挖角、每年需重新培養的壓力,不惜花更多資金留住好手,最終遺憾未能進入世界大賽
此時的丁特沒有放棄,覺得自己應該要堅持理想,決定不惜花更多資金來留住好的選手。丁特說,當時他就決定「好,我要堅持我的理想」,在不影響現實生活的情況下,他決定放棄一些現實的東西去成就他的初衷,所以他在第三年花了更多的錢、留住這些選手不要被挖走,也就是大的資本公司開多少錢,他盡量想辦法跟上對方的開價,即便他自己只是個獨資的小小小公司。
他說,這個結果也導致第三年隊伍開銷非常大,而當年 BYG 沒有進世界大賽,所以當第三年結束時,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但當下還是沒有解散的念頭,只是思索自己的策略,想說是不是哪個環節有所疏漏」。從玩家的角度可能會去嘲笑選手、教練,有的觀眾認為 BYG 第三年沒有進世界大賽的原因是教練選邊時選錯了,但從他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平常訓練不夠紮實,或是教練與選手在選邊過程有些失衡,他認為比較理想的選邊、BP 的狀態大概是教練出六成的意見、選手四成,或者五五都是 OK 的,自己會想說當時選紅方是不是訓練過程中教練意見比重太高,或是選手比較沒有表達意見等,就針對這些再做調整,並思考第四年的後勤與人選陣容。
-
忍痛解散 BYG 的心路歷程
丁特表示,要迎接第四年時,雖然前一年理想有些破滅,但他覺得自己還是可以堅持、或許調整一下策略就有辦法改變。但第四年開始時,自己身體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其實在第三年結束、也就是去年年底左右就開始了,他起初認為自己可以對抗這個問題或把它解決,結果拖了半年多,他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快撐不住了,「我覺得不是理想撐不住,理想撐不住只是一個開頭,但最後壓垮我的、我認為是自己身體的因素,就是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丁特說,他需要很多的錢去支撐這個理想,就算有了錢還要想辦法把整個戰隊運作、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才有可能去對抗那些擁有大資本的戰隊。在去年他與電競協會有些糾紛的時候,電競協會也有公布戰隊的內幕,像是他看到中信戰隊一年預算六千萬元,但自己四年花近五千萬,即便他把自己的能量撐到最大、用手上最大的資金去支撐戰隊,還要有非常完善的訓練,也許一個差錯都不能有才有辦法打贏對手,他覺得這個壓力真的太龐大,最後決定忍痛解散。
當 GNN 問到為什麼沒有打算撐過今年時,丁特表示,主要是因為 Riot Games 對贊助商的審查非常嚴格,BYG 在去年跟今年分別都有蠻大的贊助商被擋掉,就覺得對此很灰心,而且發訊息給 Riot、都回得非常慢,加上 Riot 一年補助戰隊也才幾十萬,自己就會覺得「我很努力地支持這個遊戲,但好像他們也沒有要幫戰隊找出路」,或者說對方並不覺得戰隊是
需要幫助、畢竟世界上很多俱樂部都非常有錢,但「我只是個普通人、就是比較知名的網紅」,每年花這些錢其實也是非常沈重的負擔,感覺他們(Riot Games)好像也不是很在意,所以「好吧,我也沒有什麼理由撐完這整年支持他們。」
丁特說,其實他在春季賽結束前就有跟後勤團隊討論過,如果春季賽成績不理想,可能春季賽結束後就會先解散了,因為確實也給了蠻高的薪資。當時他心理是想說如果 BYG 春季賽有打到前三名、也就是說只輸 PSG 跟 CFO 兩支戰隊的話,他自己是可以接受的,他有意願再拼夏季賽、撐完今年,但春季賽成績不理想,所以自己覺得就算努力撐下去、機會也可能不會特別大,就做出了果斷放棄的決定。
丁特表示,當他做出這決定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所有選手都有好的出路,所以他請後勤幫忙為每個選手、後勤甚至教練去找合適的隊伍,雖然當時還沒有跟選手說要解散的事情,但私底下已經透過很多管道去幫他們每個人安排好、也就是下一個隊伍的去處,也許選手在過程中有接到一些對方的確認、可能有猜到要解散,因此後來他跟選手說隊伍要解散時,選手沒有特別的情緒,就是好像都已經知道了。
對於台灣電競產業的期望
丁特在這四年以自我的力量投入台灣電競產業,被 GNN 問到對於台灣電競還有什麼樣的想法時,丁特說,他認為電競產業還是需要政府先讓利、企業才會願意投入。電競隊伍是一個很好跟年輕人接觸的管道,有許多有年紀的企業其實欠缺這樣的管道,但如果要企業投入兩千萬、只回收一兩百萬,那即使企業老闆有這預算、也應該沒有企劃敢提,所以政府應該要先做出讓利,就像台灣職籃職棒若是企業投入會有減稅的優惠等,這樣企業就更願意投入、產業也才有辦法運行,而不是像現在台灣電競產業單純憑夢想。
丁特提到,當年他自己的老闆鍾培生也在電競產業投入了非常多,鍾老闆家雖然有錢,但也不是以企業身份來贊助,也是以個人夢想來支持電競,但丁特覺得夢想是有極限的,如果要一個產業成熟,應該要有完整的商業模式、才能細水長流、永續發展。雖然他看到有些網友會說台灣企業就是比較窮、所以養不起戰隊,但舉例來說「台積電怎麼會窮」、台積電比所有韓國電競戰隊公司都有錢,台灣這些有錢的企業不願意投入電競產業,就說明了政府政策沒有實際地支持這個產業。
未來的規劃
丁特對於解散 BYG 後,在電競與個人方面未來如何規劃一事,丁特表示,目前他的想法是以將自己健康、身心狀況調整好為優先,預計會給自己放個大概半年的假,也許就是今年的下半年會多規劃一些休息、旅遊的行程。至於電競方面就且看且走,他覺得還是需要政府出來做領頭羊,帶頭把體育署預算先拉高或者做出一些讓利的政策,甚至把大企業與電競人才媒合起來,看看能不能鼓勵越來越多職業隊伍在台灣出現,這樣電競產業也才會蒸蒸日上。
訪談最後,丁特對於一路以來支持 BYG 的粉絲表示,「感謝所有 BYG 的粉絲,謝謝你們一路以來的支持,雖然特哥在這裡撐不住、倒了,但是我相信休息只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