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由於《
刺客教條:暗影者 (Assassin's Creed Shadows)》而引發相當大的爭執,就算不是遊戲玩家也應該有所耳聞了。本作是以在日本戰國時代被傳教士帶到日本,受到織田信長的庇護而成為小姓的史實人物「彌助」當作主角。雖然 Ubisoft 已經鄭重強調遊戲是「以歷史為基礎的虛構故事」,但是除了接二連三被人發現的歷史考據問題廣受大眾矚目外,最近問題焦點更是已經發展到跨越遊戲這個範圍的境界。即使事情已經嚴重到讓 Ubisoft 正式發表道歉公開新聞稿,但各方的爭論看起來依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因為有接近二十年歷史的知名匿蹤動作遊戲而引發的爭論
「彌助」,是在日本戰國時代被義大利裔傳教士范禮安帶到日本長崎縣,一位活在戰國亂世的人物。彌助被認為原本是所謂的黑奴,在 1581 年晉見織田信長後受到信長青睞,即使在史料上幾乎沒有記載他在這段期間內有什麼樣的遭遇,但似乎是在信長手下工作,有時會負責搬運道具。而在 1582 年 6 月的「本能寺之變」以後,他被明智軍送到南蠻寺(當時日本對教堂的稱呼),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在歷史記載上出現過。
而「以日本為遊戲舞台的《
刺客教條 》」,會以這位彌助作為遊戲主角,這件事其實是從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一些傳聞。就《
刺客教條 》系列作來說,除了在《
刺客教條:梟雄 》裡以 DLC 釋出的開膛手傑克以外,是第一個成為遊戲主角的史實人物。而且還是第一個沒有當下政治文化背景存在的「非本地人」主角,再加上又是第一個「並非隸屬兄弟會的刺客,而是擔任戰士職業」的主角。
在今年 5 月 16 日舉辦的《
刺客教條:暗影者 》(PC / PS5 / Xbox Series X|S ,以下簡稱為《暗影者》)正式發表活動上,有一篇某遊戲媒體獨家採訪的開發團隊專訪中,開發團隊成員被問到為什麼會採用彌助作為遊戲主角時,他們的回答是「不是採用日本人,而是採用一個能夠從我們的視角出發來觀察戰國時代的人物當作遊戲主角」(編按:目前文章內容已經被刪除),在日本玩家之間引起非常熱烈的討論。
雖然這句話背後的含意現在已經很難考究,但有非常多日本玩家認為這意味「從日本人角度無法看透真正的日本歷史」,又或者是「日本人並不被包含在『我們』這兩個字當中」,是一段帶有歧視意涵的言論。
其實筆者在針對外國遊戲開發者進行專訪時,也常常會因為翻譯的困難度,或者是兩種語言之間語感的差異而感到困擾,但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採用「是因為要從《
刺客教條 》傳奇的視角來解釋日本的戰國時代」這樣子的回答,那或許後來事情就不會延燒得如此嚴重了。
而且明明本作是一款以「在史實底下存在的陰謀論」為主題,以高真實度舞台描寫而聞名的系列作,但是在公開的遊戲宣傳影片裡,卻可以看到信長麾下的武將正座在正方型的榻榻米上,在神社裡點燃的神秘線香,以及同時出現芒草(秋季)、鶴(冬季)、櫻花(春季)以及插秧(初夏)這些元素的場面…… 有關歷史背景的考據實在是非常的粗糙。
筆者自己過去曾經為了《
刺客教條 3 》中的紐約原型,以及《
刺客教條:大革命 》裡,甚至能夠在因火災燒毀後的重建過程中派上用場,實在是非常細緻的巴黎聖母院等等描寫感到十分感動。
也正因為是這樣,才會對於「就算是如此重視歷史的遊戲公司,一旦題材換成日本歷史,也只有這種程度的調查能力嗎?」而感到相當遺憾。再說主張「為了從城堡建築到茶會,甚至是榻榻米的擺放方式為止,都盡可能建立起一個忠實重現出現實的世界,所以經過徹底的調查,並充分利用公司中的歷史研究者、教授和文化顧問建立起的人脈網路」,就是 Ubisoft 公司自己啊。
上圖擷取自現在依然可以看到「甚至是榻榻米的擺放方式……」描述,
由 Ubisoft 魁北克工作室針對《刺客教條:暗影者 》的解說文章
認知差異與實在是太過粗糙的開發體制
在剛發表的這個時間點,海外玩家對於《暗影者》的反應,雖然大多是對終於有日本舞台的系列最新作推出而感到開心,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玩家對於都還沒有介紹遊戲詳細玩法,就開出標準版 69.99 美元(新台幣價格為 1990 元),終極版 129.99 美金(新台幣價格為 3690 元)這種高額售價感到相當不滿。
再加上不僅是在網路上有一定程度「誰會想要玩黑人主角」這種語帶歧視的反對意見,甚至連伊隆‧馬斯克都留下一句「DEI 會殺死藝術」的感言,可能反而讓日本、亞洲玩家變得很難去了解針對本作的問題本質。
所謂 DEI 就是「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Inclusion(共融)」的縮寫。雖然是一個在建立起無關人種、性別以及文化背景的公平社會時,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只不過像這次這樣的使用方法,其實就只是指「政治正確元素」(以及態度)這種程度的認知而已。
Ubisoft 執行長耶佛‧吉爾摩特(Yves Guillemot)6 月 28 日在官方的新聞部落格中,針對《暗影者》發表了「我們 Ubisoft 要在此聲明,絕對不會容許任何仇恨觀點」,這種可以說是站在 DEI 守護者立場上的發言,可以看到在這個時間點,日本、亞洲玩家的意見與 Ubisoft 的認知就已經有了非常巨大的差異。
無論如何,在 6 月 11 日舉行的 Ubisoft Forward 中,終於公開了介紹遊戲實際玩法的實機影片內容,筆者也有參與這一次的取材。
筆者就是在這時明確得知「彌助並不是刺客」,身上並沒有裝備另外一名玩家可用角色-藤林正門守正保的女兒「奈緒江」身上裝備的「袖劍」,或是其他同等的武器。至今公開的情報裡,還無法確定彌助和兄弟會之間到底是有什麼關聯。
而 Ubisoft 在談到會選擇彌助作為遊戲主角之一的理由時,表示是「為了表現出 SAMURAI 幻想」。想到就連《
刺客教條:梟雄 》中的雅各‧弗萊,雖然擔任「鬧事者」這個就系列作品來說很特異的職業,但也還是有裝備腕甲,就讓人很在意到底是為什麼要把彌助這個「性質特異的戰士」刻意帶進《
刺客教條 》的世界觀裡,希望這點可以在遊戲故事中有比較完善的交代。
《暗影者》還有一個出身伊賀的忍者「奈緒江」,也可作為玩家角色使用。
本作似乎不是採用可以單純玩同一個主角的系統設計
再加上進入 7 月之後,公司公開的概念美術圖片當中,出現了一群士兵,身上背的軍旗,上面印有於現代關原地區活動的火繩鎗保存會組織「關原鐵砲隊」的圖標,使問題發展到更加嚴重的地步。
在之後又被人找出「東大寺的金銅八角燈籠」以及「二條城的松鷹圖」等等,使用時必須要先申請許可的文物圖,以及實際上根本就不被允許商業利用的圖片,還有應該是在明治時代拍攝的照片資料等直接拼貼上去的部份,製作水準只能說是十分粗糙的圖片被人一一捉出。如果這只是在公司內部為了讓開發團隊成員能了解世界觀而使用的概念美術圖片,那可能還說得過去,但是這些圖片不僅被公開使用,甚至還會收錄在遊戲限定版附贈的美術集裡面……。
另外,Ubisoft 有針對關原鐵砲隊提出的抗議正式致歉。
因為這些對於歷史考據的錯誤,以及明明宣稱構想十年並已經開發四年,但是卻極端輕忽原創性的態度,6 月 19 日由一署名 Shimizu Toru 的人物,在全球請願網站 change.org 發起要求遊戲中止發售的連署活動,現在已經有接近十萬人在網路上連署。雖然這種連署活動實際上有多大效力令人存疑,但是已經引發日本參議院議員在國會上要求政府機關表態等的效應,讓問題開始延燒到遊戲玩家社群以外的地方。
也有很多網路內容創作者以外文向外國表達這個問題的現況,於是日本人對這件事的反應,開始輾轉流傳到外國網紅眼中,大約在 7 月半左右的時候,終於在日本以外的地方,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認為「事情好像變得很嚴重了」。
在要求《暗影者》中止發售的 change.org 連署網頁 上,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投入連署
比起「是不是侍」,一開始先主張彌助是侍的人到底是誰?
※ 譯注:「侍」中文通常譯為武士,但在日文原文當中「侍」和「武士」雖然現在一般來說混用情況嚴重,但原始定義有明確區分,「武士」泛指大部份的職業士兵,而「侍」則是有正式官職的高階武士尊稱,以下內容討論與身份地位有密切關聯,故本篇報導翻譯將會保留原文使用的「侍」和「武士」。
在《暗影者》引發的「彌助問題」當中,大家討論最為熱烈的一點,就是「彌助到底是不是侍」。雖然在史料當中有信長支付彌助薪水,並且送給他一間房子和一把刀的記載,但是這樣就能證明彌助得到同等於「侍」的地位嗎?
雖然筆者並不是歷史專家,但是有沒有必須要保護的土地與領民,以及是否身為武家(擁有姓氏),還有與「足輕」和「武士」的地位差異,以及「侍」這個名詞,其實在戰國時代似乎不並常被人使用,就像發起連署的 Shimizu Toru 指出的一樣,一般認為「侍」是一個用於有取得一定官職的高級武士的尊稱。
到了江戶時代,有明確記載並非日本人但卻取獲賜姓氏(取得侍身份)的人有威廉‧亞當斯(三浦按針)和揚‧約斯滕‧范‧洛登斯泰因(椰揚子),但是在安土桃山時代,並沒有任何史料文獻有記載彌助有獲賜姓氏。
然而在《暗影者》當中登場的彌助,其言行舉止看起來就已經精通了武士階級的禮儀,甚至遊戲的長期目標似乎就是要成為一位「傳說中的侍」。但是彌助在遊戲中卻會做出像是直接把還沾著血的刀插進刀鞘裡面,二話不說就把對手的頭給砍下來,揮舞鐵棒直接打碎對手的頭,甚至是把對手刺在刀上高高舉起來等,過去系列作中很少見,而且也很難說是符合侍道風範的殘忍行為。就某些角度來看,這甚至可以當作是「體型高大行為粗暴的非洲人」,這個因為被視為刻板印象而在現代應該是令人反感的描寫手法。
就算遊戲是一個虛構的作品,但既然《
刺客教條 》是一個拿忠實重現出現實世界作為賣點的系列,那麼讓不了解日本歷史的海外玩家看到這種表現,是不是有可能會讓他們認定「雖然身材有優勢的眾多非洲侍在戰國時代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日本人因為感覺丟臉所以在隱瞞這段歷史」,而去助長這種錯誤的歷史觀點呢?
彌助因為信長而和奈緒江結識,將要去防範在日本蠢動的聖殿騎士之陰謀,成長為傳說中的侍。
只不過「為什麼必須要是彌助」,這一點是否會在遊戲故事中有明確的交待呢?
而這些問題,在最近這幾個星期,討論焦點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比起《暗影者》遊戲中的表現,現在更被關注的是應該也是遊戲開發小組用來當作原始典故的資料以及其原作者。那就是在 2017 年出版「信長與彌助 在本能寺中倖存下來的黑人侍」,並且在海外出版「African Samurai: The True Story of Yasuke, a Legendary Black Warrior in Feudal Japan(非洲侍:活在中世紀日本的傳說黑人戰士,彌助的真實故事)」這兩本著作的英國作家湯瑪斯‧洛克里(Thomas Lockley)。
筆者第一次認知到彌助,其實是在《
信長之野望 》系列作中,所以當初曾經因為「那個在《
信長之野望 》裡登場的人居然有歷史讀物出版了!」,就購買了「African Samurai」的初版。只不過作品雖然在介紹中主張是經過眾多學術調查撰寫出來的「真實故事」,但是包含書中對話在內有許多很明顯是創作的部份,實際上應該要歸類成「歷史小說」才對,於是最終放棄看完整本書藉。
而在日本出版的「信長與彌助」,書中也包含許多缺少根據的誇張描寫,比如說當時在日本約有 6000 名黑人存在,以及各地方領主爭相購買黑人等的記載。同時還寫著「耶穌會主張神貧所以不會購買奴隸」,似乎是在暗示范禮安帶來的彌助並不是他的奴隸。
將以上記載都連結在一起,甚至可能會給人「亞洲的黑奴不是葡萄牙人引進,而是日本人主動購買」這種印象,根本就是把日本拖進歐洲殖民地政策歷史的陰暗面之中。當然筆者並不認為《暗影者》會完全採用這些主張,但是洛克里的主張很多都直接記載在外文版的維基百科當中,應該是對於歐美的日本史愛好者,以及 Ubisoft 遊戲開發團隊對於彌助抱持的印象有非常直接的影響才對。
而且維基百科上的「彌助」條目,不僅日文版和英文版的記載相去甚遠,英文版記載的來源還有很多是根據洛克里自己撰寫,而且現在已經沒有對外公開的論文。問題不光是因為無法確認原始來源,所以沒辦法校對記載的正確性,而且在洛克里出版著作的 2017 年,維基百科上的「彌助」條目已經被一位署名「tottoritom」的編輯者修改多次,而且還添加了許多記載。「tottoritom」當中的「tom」是英文中「湯瑪斯」的短版暱稱,而洛克里本人在日本似乎是居住在鳥取縣……。
在日本也有出版的漫畫作品《刺客教條 中國》裡有「小鐵」,
在手機遊戲《刺客教條:回憶 (Assassin’s Creed Memories)》也有「山內鷹」等,
多位和兄弟會有關聯的中世紀日本人登場,但是他們會出現在《暗影者》當中的機會感覺並不高
這個問題是否能夠平安落幕?
雖然洛克里看起來並沒有擔任《暗影者》的製作顧問,但是還是有許多系列忠實玩家直接對他提出這一類的疑問,於是讓洛克里本人關閉了自己原有的所有社群網站帳號。甚至就連過去洛克里有參加過的節目等內容作品,都有相關的質問出現,可以說這場騷動已經超越《暗影者》本身和遊戲業界的範圍,讓人無法預測到底會如何落幕。
從海外版也是使用日文配音的《對馬戰鬼 (Ghost of Tsushima)》,以及帶動許多話題的美劇《幕府將軍》等
成功案例來看,近年來因為歐美國家的日本通增加,想要達到他們要求的「正確和誇張的平衡點」似乎是越來越困難。
想要克服這個難關,應該還是需要有在更高水準上精通日本文化的團隊成員介入才對吧
就筆者個人立場來看,「彌助這個外國人成為日本《
刺客教條 》的遊戲主角」以及他到底是不是一位侍,其實並不是這個問題的本質。既然遊戲是一個幻想的世界,那麼彌助在這個幻想當中被信長賜予武士的地位,而他也因為信長有恩於他,所以獨自一人也要對抗強大的敵人,採用這種設定其實也沒有關係。
然而要採用這個名叫彌助,是系列作中首次使用的史實人物,也不是當地人物,甚至還不是刺客的角色,當作與歷史有密切關聯的《
刺客教條 》這個世界觀的遊戲主角,到底是為什麼?從目前 Ubisoft 公開的遊戲情報當中,玩家找不出適合的理由,就僅有不斷在強調「彌助是一個『符合 DEI 標準』的角色」。
我想這點對於身在日本社會的眾多玩家來說,應該是感覺到最不對勁的地方,讓人認為《暗影者》這款遊戲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個「與遊戲無關的其他要素」上面的原因才對。
雖然現在還沒辦法了解《暗影者》會花費多少篇幅,在彌助來到日本之前的故事上面,但從其在史實上的重要性來考量,應該採用為像過去作品登場的李奧納多‧達文西,或者是蘇格拉底一樣,把史實人物定位為會為主角提供幫助的 NPC 角色應該是比較適合。
至少不要是一個身穿鎧甲,走進敵人領地裡還會有人對他行禮的戰士,而是一個披著披風戴著兜帽,混在人群或是陰暗中的刺客。如果要說得更深入一點,其實彌助的生涯有很多發揮空間,如果是製作成一個以他為主題的外傳或是 DLC,又或者是和《
刺客教條 》根本沒有關聯的單發冒險遊戲,那感覺應該會好很多吧。
而 Ubisoft 後續也在 7 月 23 日對玩家社群
發表聲明 ,明確表示《
刺客教條 》系列一直都是一款「歷史虛構作品」,同時也以「我們會非常重視各位對於是否有忠實重現出一個豐富歷史和文化的憂慮,並且對於讓各位日本玩家感到憂心,打從心底致上歉意」與日本玩家社群致歉。
但另一方面,並沒有具體提及會如何在遊戲中反映出玩家提供的意見,僅表示「會持續不斷努力改善」。而且從商業角度上來看,都已經這個時候了,實在是不太可能採取延期發售之類的措施吧。
雖然這篇道歉文在最後是以「當《
刺客教條:暗影者 》在 11 月 15 日正式發售時,希望我們對於這款作品投注的熱情和愛情,都能夠傳達給包合日本玩家在內的全世界所有玩家,並且讓各位以後也會繼續選擇支持本公司的作品」來作結,但正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樣,已經有許多歐美國家的網紅開始分析來自日本的意見,並且列舉出更多的問題所在。在剩下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到底能夠反映出多少忠實玩家提出的意見,並且讓玩家能夠接納,應該會大幅度影響到 Ubisoft 以及《
刺客教條 》未來的評價吧。
刊載在 Ubisoft Japan 官方 X 帳號 上的道歉文其中一頁,在歐美地區的媒體當中,甚至還有主張
「如果這樣還是繼續在批評遊戲的人,就單純只是在傳播仇恨而已」的記者存在,讓情況顯得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