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明日工作室與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共同監製發行的原創動畫短片《小水滴的奇幻旅程(The Life
journey of Water)》,近日入選為 2011 年度義大利國際電視暨多媒體影展國際觀摩短片,而該作的導演 史明輝也特別接受了 GNN 專訪,運用自己跨足學界及業界的經驗,分享了他對台灣動畫產業現況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 動畫《小水滴的奇幻旅程》與寓言小說《小蜥蜴的回憶》
片長約 10 分鐘的《小水滴的奇幻旅程》以環保為出發點,透過小水滴的故事,傳達世界沙漠化的危機以及提醒觀眾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故事從海裡的一滴水開始,而後水滴變成雲,轉成雨,又變成公主的眼淚,隨著水滴不同型態的變換,帶領眾人穿過時空、越過千里,展現最東方的奇幻美學。
而近期他所帶領製作的動畫,除了與明日工作室合作的《
鏡花緣之女兒國 外》,目前第二部創作短片便是《小水滴的奇幻旅程》。導演史明輝表示,接獲《小水滴的奇幻旅程》企劃案時只有明日工作室所提供的企劃大綱,因此在思考故事和角色上非常有挑戰性,而由於有前次的合作經驗,讓這次的製作進行相當順利,也很開心作品能獲得國際上的肯定。
該作同時也與國內自然作家劉克襄攜手出版《小蜥蜴的回憶》多媒體書,讀者不但可以在《欣賞《小水滴的奇幻旅程》的同時,還能讀到 2010 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劉克襄用小蜥蜴說一則關於探險家的寓言小說。
自然作家劉克襄過去因為曾觀賞日本 NHK 曾製作絲路之旅節目,碰巧看到知名自然科學探險家彭加木接收訪問,敘述
樓蘭 王國的傳奇。心生崇拜的劉克襄曾託朋友轉信,希望日後退伍能加入他的探險隊,但因遲遲未獲消息,放棄了前往絲路的夢想,並待在台灣野外進行自然觀察、保育和書寫的工作。而在之後他也才得知,那年他的信寄出之際,彭加木又出發前往羅布泊,而且在那回的探險裡失蹤了。因此《小蜥蜴的回憶》也以此為發想,運用蜥蜴與旅人作為開頭,描繪一段冒險的旅程。
寓言小說《小蜥蜴的回憶》
◆ 台灣需要無可取代的獨特風格
目前也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的史明輝導演,過去就讀過兩所動畫研究所,包括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和加州藝術學院,作品《馬桶共和國》曾獲得美國大學電視艾美獎。他投入動畫獨立製片與創作有十幾年時間,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動畫影展的肯定,2007 年的作品《飛越藍調》獲得華語金馬獎最佳短片和台北電影獎動畫首獎。
史明輝表示,當年他開始接觸動畫時是電視頻道只有三台的年代,無論是資訊、電腦、還是動畫製作工具都相當不發達,當時他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了《牧笛》、《孫悟空大冒險》等,那也正是中國動畫製作最輝煌的年代,那些運用水墨和剪紙的動畫代給他很深的影響。
目前主流的動畫除了像日本式的動畫之外,還有歐美的動畫電影,但是他認為對現在才正要開始推動動畫產業的台灣來說,無論投入再怎麼多的心力,肯定是無法超越這些擁有相當歷史的成就:「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換個方向去思考,用現在我們已經具有的能力還有與眾不同的特色,創造一個也能夠被其他文化所接受、而且能被矚目的獨特風格。當然這些成果都不會在短期內展現,但若能像《小水滴的奇幻旅程》一樣,一點一滴的被大家接納,最後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市場。」史明輝說。
自然作家劉克襄
◆ 台灣動畫產業的三方合作必要性
他表示其實台灣政府對於動畫人才培育所投資的經費,已經比許多外國政府還要多上太多;而雖然在動畫教育方面各專門的大專院校也有在進行,但始終沒有一個「專門」針對「動畫」進行人才培育的完整體系;也由於目前尚未有一個完整、成功的商業作品,動畫工作室多半也以接案的方式在做代工,讓一般公司企業無法評估投資動畫製作的報酬率。這些現況導致的台灣動畫產業問題是,雖然各界都有在動作,但教育、原創人才、還有業界三方無法有良好的銜接點,導致整體的成長步伐遲緩。
至於目前正在學習動畫製作的學生,他則建議不要太仰賴學校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由於目前許多國際級的影展,對於學生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這些得獎者(得獎作品)未來在商業市場上並沒有任何的保證。這些作品多半是針對作者或者大人內心深沉的世界進行描述,但實際上真正在商業動畫市場可行的作品,多半都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娛樂性作品,能夠找到獨特性之後再加入「有趣」的元素才是最重要的方向。
動畫導演史明輝
如前述,目前台灣的動畫教育,多半是跨足美學、設計、理論等的綜合性學術,並未有真正專精的「動畫教育系統」,讓學生也不太能確立明確的方向,作出真正有發展成商業價值的作品。因此若是真心想要朝著動畫業界發展,在學階段時不妨可多接觸商業作品、影展、甚至各種與動畫相關的論壇。
史明輝所帶領的動畫團隊目前也參與了政府以「野柳女王頭」為題的動畫製作案,成品預定今年 4 月問世;而他所任教的台北藝術大學,也將在他的帶領下成立動畫學系,期盼能提供有志朝向動畫業界發展的學子更完善的學習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