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 3》製作解析 運用尖端技術營造史詩感受

(巴哈勇者:花梨.奇跡の狭間 報導) 2010-04-07 11:54:31 我要投稿


原文網址: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the-making-of-god-of-war-iii?page=1
這篇刊登於Eurogamer的文章,是上個月 GDC 針對戰神三的技術所研討出的報導。如果想好好認識戰神三的技術層面,這篇文章是相當不錯的介紹文。
專有名詞部分的中譯,筆者盡量使用網路所查到的一般譯名;如果沒有的話,就自己採用較貼切的翻譯。

GDC(GameDevelopers Conference,遊戲開發者論壇)已經進入尾聲。上個星期才經歷過一次規模龐大的祕境探險二(Uncharted2)技術檢討會Digital Foundry(一個促進開放程式發展的組織)休兵一週,去好好地玩戰神三。

我們先前才報導過,Sony Santa Monica團隊努力地針對戰神三在先前E3試玩版上的視覺及效能的缺陷,進行徹頭徹尾的改良。而這次的報導,我們將焦點集中在此:戰神三是如何利用最尖端的技術,營造出史詩般的視覺感受和戲劇般的互動體驗,進而讓自己登上遊戲史的頂點?

整個遊戲體驗的核心,就是享受Sony Santa Monica團隊營造出藝術般的優質表現。只要是玩過PS3戰神合輯版的人,就會發現這款PS2的重製遊戲,經過美工和技術成員的努力後,讓它的畫質和這個世代的遊戲不分軒輊。而在戰神三裡面,無論是材質方面還是幾何方面,都遠超過他們先前的作品。利用Programmable pixel shaders(可程式化像數宣染)技術,強化材質和特效,使得它們邁向嶄新的境界,進而擁有高水準的表現。這是一項真正的跨時代技術,也讓新戰神三的效能(根據frame-rate)和前作一樣優秀。


從影片裡可以看到,戰神三的FPS根據畫面複雜度,維持在30到60之間(有開垂直同步)
而在角色塑模、美術概念圖和低階網格圖(low-polymesh)方面,是利用Maya進行初步的塑造,再將成品轉移給3D塑模軟體(如ZBrush)來做出基本的模型。將成品送給人物塑模師或動態技師前,還得先將這些模型的細節用影像軟體(如Photoshop)描繪出來。

主角奎托斯本身就是一個精緻的模型。有趣的是,製作小組粗略估計,他的多邊形數目低於35000-低於祕境探險二的主人公NathanDrake。即使多邊型不是很多,製作小組仍然有辦法讓這位斯巴達戰士看起來「美輪美奐」-多邊型計算只是整體裡的一項比較項目而已。
利用Z-Brush程式,搭配書寫版和指示筆,讓美術人員對創作作品賦予生命
「在效能的前提下,我們盡量增加多邊型。」美術總監Ken Feldman說,「印象中,這些角色使用的材質容量都很龐大,下肢、上半身和頭部的材質大小為2048,每個角色都擁有法線、擴散、反射、光澤、環境遮蔽、表皮等等的渲染貼圖。我們還使用層紋理(layered texture)增添表面的質感,並在需要的地方加上環境貼圖。」

「PS2的奎托斯大約使用5000個多邊型,」Feldman說,「而現在的奎托斯大約用了20000個多邊型。以前我們只在他身上使用三種材質,而現在則是二十種。目前他的動態資料量大約是以前的六倍,大約是2MB。」

「如果把現在的奎托斯讓兩台PS2來運算,大概只能留下充滿回憶的腳印。而且,現在的奎托斯總是身著華麗裝備,還挾帶許多的武器來切換使用,所以我們也得把這些配件給考慮進去。」

一種名叫混合正交貼圖(blended normal mapping)的新技術,可以讓基本模型更加真實,並且大大強化各種動態效果的可用性。這也讓奎托斯面容肌肉的運作更加自然,其猙獰演出更是我們前所未見的。它讓遊戲系統呈現出絕佳的真實度。像是角色皺眉的動作,進而帶動模型臉部皮膚-系統不但可以辦到這點,而且效果還相當理想。不僅肌肉組織的模擬正確,連靜脈從奎托斯的手腕浮現的模樣都能辦到。這些效果隨著他的行動自然地出現,真是教人難以置信。

戰神三主角們的動態效果,都是由製作群用手所調整出來的。因為他們覺得:用手調整的效果,比動態捕捉的演員所提供的動作還要棒。至於那些二線角色,則是請Image Metrics(一家知名的動態效果公司)錄製動態演員的臉部動作,搭配聲優的演出,去和遊戲角色臉部模形的每個像素作對應,最後再由Sony Santa Monica團隊進行潤飾的工作。

「當我們看見奎托斯在遊戲裡出現時,不禁發出讚嘆聲:『喔喔!這就是他嗎?』」首席角色總監Patrick Murphy說,「連他的血管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在我們面前喘息的姿態和真人無異,這比用一般的電影方式製作出來的成果還要酷,我們太滿意了。」

玩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用手調整的動態效果,像是蛇妖的頭髮及尾部,可以在PS3上表現得栩栩如生?關於角色的運動方面,除了製作團隊預先錄製好的動態效果以外,技術美工們還創造出一個控制次等動態效果的系統:動態模擬。這個系統的效果既巧妙又出色,可以根據動態技師預先花了許多工時所調整出的效果,讓物件正確地產生活動。

「在戰神三,我們將動態模擬系統用於眾角色的許多次等動態效果上面。」戰神的技術美工經理Giovanni Luis解釋說,「在我們以前的遊戲中,頭髮和衣服看起來都相當死板,它們應該要是活生生的才對。現在我們總算可以將這些物件賦予其應有的動態效果,讓他們生動地呈現在各位眼前。」

「在前作快完工的時候,我和Jason Minters共同合作,創造出這個動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利用Maya Hair System(動態的曲線系統,可以被用來模擬頭髮,以及其他任何曲線形狀的物體)來驅動各種物體的彎曲部份。」技術美工Gary Cavanaugh這麼補充,「蛇髮女妖頭上的每個蛇頭都可以獨立的活動,動態技師不需要去逐一設定物件的動態,但是卻可以完全掌控它們。這讓動態技師能隨心所欲的應付更龐大的工作流。」

左圖:利用拉鍊技術(zipper tech)來設定人馬傷口撕裂後的動態效果
右圖:蛇髮女妖尾巴的動態效果設定
而讓戰神三擁有電影般磅礡氣勢的關鍵要素,就是高造詣的運鏡。和前作類似而和祕境探險二不同的地方在於:玩家對遊戲中的視野控制權相當的小。Sony Santa Monica組成一個小組,專門根據其需要來設計攝影機的運作,就像電影的攝影總監一樣。

想想看,遊戲過程很棒,棒透了!加上設定好的運鏡,來確保玩家能得到最棒的感受。戰神將宏偉及瑰麗集於一體,當你從A移動到B,與其讓鏡頭盯著地面或牆壁,為什麼不改成展望遠處的史詩級壯景呢?

Sony Santa Monica總共有四位人員負責運鏡的調整。每位成員都畢其極致,找出最好的攝影機位置和移動路線,再將眾人的成果完美地調和,使得玩家視野所見的一切都盡善盡美。

「關卡設計師將攝影機的初始位置記錄於設計表單內,再送到我們手中,這是基礎的第一步。」運鏡設計師Stephen Peterson說,「隨後,我們將攝影機的位置和移動軌跡逐一列出。一但運鏡經過實機測試,發現是個好概念的話,我們就會將它付諸實行,並把成果遞交給美術部門。」

「這會讓美術部門的人員有時得花上數個月去工作,讓整個場景就像一齣史詩演奏在我們面前。」首席運鏡設計師Mark Simom補充道,「然後他們會把成果送回我們手中-場景經常和我們當初所見的不同,所以我們經常有需要再進行微調,然後再重複遞交給美術部門來重新調整關卡設計,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一但我們這麼做,美術部門的人就會相當不爽-有時得花上一年的時間,嘔心瀝血的結晶卻被我們給打回票要求修改,也難怪他們會生氣。」Stephen Peterson解釋,「我們只是想讓每個人的努力成果,以完美的姿態呈現出來。」


開發團隊試著掌控遊戲的運鏡,集中遊戲的電影體驗,發掘美術的完整潛力
訂製好的運鏡軌道同時也肩負踏玩家開拓新領域的任務
為了營造出電影的感覺,呈現出設計師們想要的效果,攝影機就是引導玩家的最佳人物。運鏡的基本原則,就像領航的牧羊人一樣,帶領玩家走向正確的方向。祕境探險二那種視角相當自由,讓玩家得隨時推動類比搖桿調整視角的遊戲方式,並不是Sony Santa Monica所追求的。他們想要支配玩家對行動和遊戲世界的觀點,並讓他們獲得電影般的臨場體驗。

想要優秀的運鏡,就需要以周密的技術觀點,來編彙攝影機的運作。戰神三並不打算讓玩家掌控視角控制機能,而是讓玩家去適應遊戲的過程,並享受眼前令人滿意的動作景致。

「攝影機並不是死板的運作而已。它們經過慎密的安排,提供玩家們電影般的遊戲體驗。」技術總監Christer Ericson這麼解釋。「為了不讓遊戲的電影要素隨視角的移動而消散,我們得針對螢幕中發生的動作和事件,從許多角度和位置來調整攝影機的運作。正因為遊戲會自動進行視角調整,所以需要演算的物件都間接確認完畢,很少有例外,這對遊戲硬體資源的安排有某種程度的功用。」

「當然,我們其實也可以讓玩家在遊戲中掌握視角控制權。而我們不這麼做的理由就像前面說過的:我們認為控制攝影機的動作,會讓精心打造的電影氣氛煙消雲散,而不是擔心玩家突然大轉身,會抓到幾何的運算錯誤(笑)。」

Ericson用移動式攝影車-上面配置機械手臂,可以控制鏡頭的遠近、機身的伸縮和機體的高低-來比喻運鏡實作過程。

「攝影機的所有移動和運作,都是根據運鏡設計師仔細設定的參數來做的。但是玩家人物和敵人位置的最後設定部份,則必須實際地根據畫面調整。我們必須以實機畫面來檢測攝影機的位置,觀察每個遊戲畫面的成效,最後才確定這部份的運鏡。換句話說,攝影機的運行軌跡會形成不規則的3D容積體,而不是單純的滑逸軌跡。大致上,攝影機針對遊戲過程的位置和導向,都不是光靠參數校正就可以完成的。」

攝影運鏡師和其他部門之間緊密而不可分。當然,讀者可能會想:將設定好的運鏡丟給其他部門處理不就簡單多了?但是這麼一來,就得賦予玩家更多的視角控制權,卻讓玩家更難獲得蘊藏於各處的重要電影體驗。

關卡設計是由簡單的網格圖開始的,循序而進,最後再由美工所潤飾
「每個關卡都需要視角設定,這個動作和其他各個部門有相互的關係…喔,概念美術部門算是例外。時程和預算的壓力接踵而來,這條路走起來可不輕鬆。」Sony Santa Monica的Phil Wilkins說。

「這些動作對效能的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可以將優質的創造力,集中在玩家所見的範圍。同時代表我們可以不用構築鏡頭後面的空間,或是釋放後方不會再看到的位置其資源。不過,我們通常是選擇折衷的方式:將這些位置換成低清晰度的版本。」

視角運鏡是戰神三裡面的關鍵要素。而玩家無法控制攝影機,也意味著某些場景會讓玩家感到棘手(像是跳躍的距離掌控),所以運鏡一定要考慮到戰場的全貌才行。只要攝影機按照預設軌跡運作的成效良好,就可以產生絕妙的視野和視覺效果。設計小組的匠心,在遊戲的第一個場景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奎托斯起身對抗海神波塞頓,攝影機環繞著蓋亞-一位媲美希爾斯大廈(高約1400呎)的泰坦巨人。

這是戰神三最常拿來展示其技術效能的影片。它不僅擁有超大規模的動態場景,還有出色的運鏡。Sony Santa Monica 試著以自己的方式,達成NaughtyDog的動態物件遍歷系統(dynamic object traversal system)的功能-整個場景都在運動,表面的物件活動也可以正確地受其影響。
戰神三最具代表性的場景:站在泰坦身上,和海神波塞頓作戰
「PS2的硬體無法做到這種超大規模-因為記憶體不夠。」Ken Feldman說,「絕大多數的遊戲,都將場景設計集中在房間或是走廊等位置,遊戲引擎對這種場景比較能得心應手。當然,若只是把超細膩的細節集中在小小的房間裡,可以省下許多功夫。但是若是超大規模的場景,則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挑戰-也就是我們所接受的挑戰。」

記憶體的配置無疑是這份挑戰的最大難關。材質和幾何的安排都要足以滿足不同的規模,場景之間的無接縫讀取也是一個問題。為了達成這些條件,只要讓奎托斯變成一個小黑點就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問題是,那個兩萬個多邊型的模型可不能省略掉,反之還得常駐在記憶體裡,老天!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讓資料流系統在幕後(像是小場景或是特寫的場合)持續地運作。當玩家進行遊戲時,戰神三完全沒有跟玩家勒索時間來讀取,也沒有強制要求硬碟安裝(譯註:那些老是讓玩家看到Now Loading的設計師真該好好跟他們學習),大多數的Sony第一方遊戲都是這樣。所有的資料都是趁著幕後的時間,從藍光系統讀入記憶體中。

最讓人驚訝的地方是,戰神三最後在巨大容量的藍光片裡面,只有5.3MB的執行檔;其餘的未壓縮檔案和協同處理二元碼(SPU binaries, Synergistic Processing Unit)則佔了35GB,歐版則為了支援多國語言而膨脹到40.2GB。

Tim Moss(Sony Santa Monica的高層)在他的Twitter裡面提到,他對這個團隊的表現感到相當驕傲,空出許多記憶體容量更是讓人相當滿意。而在以前PS2版的戰神裡面,執行檔則是只有1.2MB-小到可以放入磁片裡面。

剛剛的蓋亞影片,我們在結尾可以看見波塞頓被奎托斯痛擊的畫面,這也是玩家觀點的一個創新:第一人稱殺戮。一但玩家成功通過頭目的挑戰,視角就會轉到受害者的身上,以受害者的視野,看著猙獰血腥的奎托斯屠戮手無博雞之力的自己。這無論是從美術、動機和科技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出色的表現。

「打從一開始,我就打算把第一人稱殺戮的靈感,放在奎托斯最後的終結技裏面。」首席戰鬥設計Adam Puhl說,「當大家從實機上看見這個靈感後,全體立刻無異議地通過我的提案…看見奎托斯攻擊的鬼魅姿態、感受到波塞頓的無助、最後硬生生地被扯裂-任誰都會被這個場面給震撼住。」
第一人稱殺戮:讓玩家體驗奎托斯殺死自己的恐怖姿態
讓戰神三擁有電影般的外貌及感受的另一項核心機制,是來自畫面緩衝器(framebuffer)的基本設定,以及HDR光源(high-dynamic range,高動態光照貼圖)的實作。PS3用於HDR的兩種畫面緩衝器實作選擇,包含LogLUV(又叫作NAO32,曾用於秘境探險二和天堂之劍)以及RGBM(Reduced Gradient Bubble Model,梯度縮減泡沫模型)。這兩者交互運用的兩個成功案例,就是現在討論的戰神三,以及Naughty Dog的秘境探險二。

上述兩者的基本技術設定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到(戰神三有自己的RGBM)。最後所形成的畫面效果獨一無二、風格滿點且帶有電影風格,簡直像是利用高精度顏色範圍的特大號調色板所繪製的。
其中,RGBM的優先度高於LogLUV,代表處理過程中有重要的保留,同時也會損失些許的精確。不過,人眼未必能看出損失的程度。而且我們還確定,利用HDMI傳到螢幕上的最後影像,絕對不會讓玩家察覺出其差別。既然如此,何不把省下的資源用在其他地方呢?


經常和bloom效果弄混的HDR(high-dynamicrange高動態光照貼圖)
可以允許大範圍的打光,並保有其細節
在後處理效果(post-processing effects)方面,遊戲有這麼真實的視覺感受,都得歸功於印象深刻的動態模糊(motion blur)應用。簡單地說,這裡的技術應用和祕境探險二,以及殺戮地帶二相當類似-大場景會讓畫面張數在每秒三十~六十張的範圍內浮動,動態模糊可以緩和這種浮動的程度。

大多數動態模糊效果使用的遊戲,都僅僅用於運鏡的基本而已。也就是說僅針對全景進行動態模糊,使其接近真實的視覺效果。根據Ken Feldman所述,戰神三的動態模糊,不僅用於運鏡方面,還針對個別的物件進行處理。

動態模糊系統的基礎應用,就是讓我們感覺遊戲畫面更加接近電影院的螢幕。電影一般是每秒二十四張畫面,但是人眼感覺卻比其帳面上更加流暢。這是因為在攝影時,攝影機的快門打開時間大約是0.04秒,而在這短暫時間內運動的物體被攝入底片後,就會呈現動態的模糊感。同樣地,這個原理被應用於戰神三,讓它看起來更像電影、更加真實。


經由動態模糊的襯托,讓戰神三擁有電影般的風貌
另一項讓戰神三有電影感的關鍵要素,就是他們所開發的全新反鋸齒技術。遊戲使用反鋸齒技術可以,讓外觀更佳滿意。剛開始,遊戲採用RSX晶片來實作傳統的2x multisampling anti-aliasing effect(2倍多重取樣反鋸齒),戰神三的E3試玩版就可以看出這個技術的效果,但是這也會讓戲物件欠缺高對比的邊緣。而在正式版裡面,Sony Santa Monica團隊想出了辦法,來超越E3試玩版的成果。

根據技術總監Tim Moss 所述,戰神三和Sony於英國的科技團隊合作,實作一種用在遊戲裡的反鋸齒技術:MLAA(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 ,形態反鋸齒)。Moss的同僚Christer Ericson於數個月前也曾替我們介紹這個技術,並揭露他們是在進行什麼樣的龐大研究,來解決反鋸齒的問題。

目前這個技術的實作細節還不清楚,但是我們至少知道使用此技術的戰神三,其成果相當驚人:主要邊緣的鋸齒幾乎消彌殆盡,子像素的閃爍程度在經過我們的比較下,也大幅地降低。

PS3開發人員所習慣採用的反鋸齒技術,通常是利用Cell CPU的平行圖形晶片RSX來平行處理。Richard Lemarchand(Naughty Dog的開發大老)於他自己的祕境探險二檢討會中指出,RSX處理反鋸齒的比例通常要高於Cell處理的比例,而利用兩者交互使用來應付後處理效果,在某些地方的效果相當不錯。

如果要讓CPU更有彈性地處理各種狀況,就代表得增加額外的運算量,來換取更棒的成果。如果讓複數的SPU來並行運作,就可以減低CPU延遲所帶來的毛病。

在戰神三裡面,所有輸出畫面的處理時間大約為16毫秒(10-3秒)到30毫秒,頂多相差1、2毫秒。光看反鋸齒的部份,原本的2x multisampling AA要花上一堆時間,大約是5毫秒。而現在使用更棒的MLAA,只要讓CPU花上20毫秒就行了…喔?時間怎麼變久?別擔心,這是單純使用CPU的狀況。如果搭配五個SPU的平行運算,可以讓整體延遲僅僅4毫秒。結論就是:效果變好了,效率反而變高了,省下的時間資源剛好可以挪到其他地方使用。


MLAA的表現極為驚人,但是卻會產生物件邊緣冒出突兀像素的劣化現象
(舉例來說,漆黑的長條物件邊緣會冒出雜色的像素)
仔細觀察物件的邊緣,會發現有少許的雜色像素,這是MLAA的小缺點
Sony Santa Monica將角色和環境弄得如此優異,都是因為結合了強大的運算技術,賦予遊戲所應有的氣氛和姿態。舉例來說,動態光源的活用就是遊戲引擎發威的地方之一。

「動態光源是我們遊戲引擎的一項重大特色,我們可以讓每個遊戲物件打上將近二十個動態光源。」KenFeldman解釋道。「光源可大可小,這無所謂。在最後階段,我們相信可以使每個遊戲物件達到五十個動態光源。我們的首席設計師Vassily Filippov在遊戲開發之前,就設計出一套這麼了不起的打光系統了。我們可以在Maya上面打光,再讓它們在PS3即時運算,就像是可以把光線塗上去一樣。打光的過程是很有趣的藝術過程。」
戰神三的遊戲引擎對於動態光源處理相當出色,可以達到每個物件五十種光源
赫利奧斯之首(右下圖)就是玩家使用動態光源的最佳範例
有光就有影。大多數遊戲的投影技術都很基本,如果要做到即時陰影,其運算成本相當高昂。所以我們的作法是:先打出醜醜的陰影,然後在你看到陰影前立刻將它修飾完畢。

戰神三在陰影的處理上相當單純,因為他們知道:玩家不會花太多心思在陰影上面。玩家看畫面的時候,會把某些元素像是發炎的傷口一樣自動掠過,這些元素之一就包含陰影。

處理的結果相當好到不可思議。Sony Santa Monica的設計師Ben Diamand不但從初始階段就來協助我們建構PS3的著色器(renderer),還花了三年的功夫研發出一套延遲投影系統(deferred shadowing system)來用在戰神三上面。這個系統的運作相當完善,可以趁陰影映入眼簾之前,省略投影物件的精細外觀,並動態產生混合陰影,也是讓整個圖像品質如此優越的原因之一。

這個系統的唯一遺憾就是:遊戲過程中,它的實用性和衝擊性都被限制住。看看前面的動態光源,在各方面都有極大的實用性(某人的腦袋);而陰影在遊戲過程裡的實用性,大概僅限於提示玩家閃躲憤怒泰坦的拳頭而已。

Sony Santa Monica的美術和技術成就無疑相當驚人,但是這個團隊真正讓人印象深刻之處,就是持續地對遊戲程式碼的修飾和最佳化。他們的熱情和成就,無疑和遊戲的優秀並駕齊驅。根據技術總監Tom Moss的說法,完工前的一星期,遊戲的第一份版本拷貝送出去壓片後,設計師Cedric Perthuis 仍然在最佳化程式碼,讓最後的遊戲整體效能提升了將近百分之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戰神三是一款優秀團隊所開發出的特別遊戲。不僅因為它有超過四千萬美元的開發預算來支持,還集結了世界上優秀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還讓Sony的優秀技術團隊參與其開發,才有現在這麼搶眼的成就。就像祕境探險二和殺戮地帶二,戰神三還讓它的遊戲平台擁有當代最精銳的遊戲技術。而且,我們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個遊戲系統還有相當長的生命期。戰神三只不過是Sony Santa Monica的第一款PS3遊戲,Stig Asmussen(戰神系列的催生者,SonySanta Monica的高層)還提示我們,可以繼續期待戰神三的遊戲引擎,於未來發揚光大。

這篇報導節錄「Making Of' material found on the God of War III 」長達150分鐘的紀錄片內容,有經過轉載同意。全破遊戲解開隱藏要素後,就可以欣賞製作群欲分享給玩家的靈感,以及充滿傳奇的努力經過。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標籤:

#GodofWar

新聞評語

載入中...

延伸報導

【直播】《戰神 3:強化版》中文版 跟隨著克雷多斯殺入奧林匹斯之巔
PS4 | 戰神 3 / 戰神 3 強化版
15
《戰神 3 強化版》釋出 10 分鐘遊玩影片 確認 1080p / 60fps 運行樣貌
PS4 | 戰神 3 / 戰神 3 強化版
31
投稿《戰神 3 強化版》登陸 PS4!SCEJA 確定將推出日文版本
PS4 | 戰神 3 / 戰神 3 強化版
68
《戰神 3 強化版》7 月登陸 PS4 平台 畫質與流暢度進一步提升
PS4 | 戰神 3 / 戰神 3 強化版
214
【TGS 12】《戰神:崛起》公開東京電玩展宣傳影片
PS3 | 戰神 3 / 戰神 3 強化版
36
父子攜手共抗末日威脅!《戰神:諸神黃昏》確定 11/9 推出 搶先公布典藏版開箱介紹
多平台 | 戰神:諸神黃昏
206
電玩瘋公開《戰神》PC 版搶先試玩實機畫面 來看看與 PS4 版的比較
多平台 | 戰神(4 代,2018 年上市新作)
139
《戰神:諸神黃昏》公開最新實機宣傳影片 限定版 DualSense 控制器曝光
多平台 | 戰神:諸神黃昏
151
《戰神:諸神黃昏》釋出前情提要動畫影片 重溫戰神父子的北歐神界冒險經歷
多平台 | 戰神:諸神黃昏
111
弒神父子降臨!《戰神:諸神黃昏》大型沙雕現身「2022 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活動 | 戰神:諸神黃昏
107
【TGA 23】試煉永無止盡!《戰神:諸神黃昏》免費 DLC《英靈殿》12/12 釋出
多平台 | 戰神:諸神黃昏
43
《戰神:諸神黃昏》釋出 4.00 版更新 追加 NG+ 模式與新裝備、新魔法等豐富內容
多平台 | 戰神:諸神黃昏
39
投稿《戰神 God of War》登陸 PC 平台 與光頭克雷多斯和兒子來段北歐冒險
PC | 戰神(4 代,2018 年上市新作)
5
《惡靈古堡 6》媒體體驗會一手報導 情境造景營造更具臨場感的驚悚感受
X360 | 惡靈古堡 6
56
【試玩】《神祕世界》探索現代世界 感受故事營造氣氛與任務樂趣
OLG | 神祕世界
48
萬代南夢宮「VR Zone」製作人心得大公開 為何客群目標為女性?如何營造驚慌失措?
活動 |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 萬代南夢宮娛樂
58
投稿《地平線》輸給了《艾爾登法環》?巴友以—萬字解析開放世界的探索感營造
花絮 | 艾爾登法環
43
Ubisoft 開發中新作《眾神與怪獸》製作團隊訪談 營造目標明確、充滿獎勵的旅程
多平台 | 芬尼克斯傳說
49
死很大!從《黑暗靈魂》談遊戲營造玩家追求「自虐」的樂趣
多平台 | 黑暗靈魂 Dark Souls
129
【CJ 18】《OPUS:靈魂之橋》SIGONO 共同創辦人李思毅談遊戲敘事及整合營造
活動 | OPUS:靈魂之橋
18

沒都敵不過我!!

看更多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