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洲索尼電腦娛樂(SCEJA)在這次東京電玩展展前媒體發表會上,正式公布開發代號「Project Morpheus(夢神計畫)」的 PS4 虛擬實境裝置將定名為「PlayStation VR」,並第二度在東京電玩展中公開試玩展示。巴哈姆特 GNN 在台灣索尼電腦娛樂(SCET)的安排下,體驗了數款初次在亞洲公開的展示,將透過一系列報導讓玩家一窺究竟。
-
Project Morpheus 正式定名為 PlayStation VR
先前曾在 E3 展展出的《
RIGS:機械化戰鬥聯盟(RIGS: Mechanized Combat League)》,
是 SCE WWS 旗下Guerilla Games 劍橋工作室開發的電子競技對戰動作射擊遊戲。遊戲背景架構在 50 年後的未來世界,當時流行一種以高科技機器人來進行的競技活動「RIGS」,是紅遍全球各地的熱門活動,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融合了現在的賽車、射擊、籃球與其他競技元素在內。
這種競技的規則很簡單,以主軸的「威力灌籃(Powerslam)」模式來說,是讓 3 名選手組成的 2 個小隊,駕駛各自的戰鬥機器人,在特別設置的競技場地上進行積分對戰。場上會散布著許多能量球體,玩家可以透過回收能量球體或是打倒對手機器人的方式來累積能量,當能量累積到頂點的時候機器人就會進入「超載(Overdrive)」模式,此時玩家必須盡快讓機器人穿過場中央設置的得分環,即可贏得該場比賽。當然另一方也必須想盡辦法阻止超載的機器人通過得分環。
製作團隊強調,《
RIGS》的特色就是
“身歷其境
”,當玩家戴上 PlayStation VR 頭戴顯示器,就如同沉浸到真實的遊戲世界中,化身為 RIGS 的駕駛員,低頭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手腳,環顧四周則是機器人的駕駛艙,以及艙外的景色。一切的設計都是以真實投入遊戲為主軸。
RIGS 有 3 種類型的機型,每種機型都有 2 種武器與 1 種特殊能力。有些專注於攻擊力,有些則是具備特殊的行動能力,像是二段跳、滯空等。另外還有不同的隊伍,每種隊伍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像是近距離戰鬥、能量吸收等。所有的 RIGS 在戰鬥中都可以切換 3 種模式,分別為強化攻擊力的「衝擊(Imapct)」模式、提升速度的「渦輪(Turbo)」模式,以及能持續恢復耐久度的「治癒(Healing)」模式。但衝擊模式與渦輪模式會讓機體顯示在敵人雷達幕上,暴露行蹤。
遊戲採用虛擬實境第一人稱玩法,使用 DS4 控制器操作,大致上的操作跟坊間的 FPS 類似,不過轉向操作有提供 2 種模式,第 1 種是製作團隊建議的,以頭戴顯示器的左右轉來控制,第 2 種則是一般玩家習慣的,使用右類比搖桿來控制。機器人具備噴射加速器,可以高速移動或是跳躍。武器分為左右手 2 種,分別由 L2 鈕與 R2 鈕控制。競技場地都是立體化的設計,戰鬥的節奏非常快速,走的是高速輕快的路線。當玩家操作的機器人被擊倒時,不像一般對戰遊戲那樣回到重生點再次出發,而是會被強制彈到高空,再緩緩下降重回場地,玩家可以控制機器人降落的地點。這樣的設計基本上也代表對戰雙方的 “武器” 其實只是有聲光特效的虛擬數值計算,不是真槍實彈的把對手摧毀。
由於先前 GNN 編輯在試玩時,有部分參與試玩的媒體剛進去沒多久就因為頭暈而無法繼續,當被問到這樣高速快節奏且移動轉向激烈的虛擬實境遊戲,要如何克服使用者 3D 暈眩的問題時,製作團隊表示,因為電玩展的試玩體驗時間有限,所以都是直接讓試玩者進入激烈的對戰,比較容易導致部分試玩者出現暈眩的狀況。但正式版遊戲推出時,裡面會收錄循序漸進的教學引導,讓玩家逐漸習慣遊戲的節奏,應該可以減少大部分 3D 暈眩不適的問題。
關於遊戲模式的部分,除了「威力灌籃」之外,還有其他模式正在製作中,只是目前還不方便公布。至於對戰人數的部分,製作團隊曾測試過更多人或更少人的配置,最後認為 3 對 3 是最適當的配置,人數更少戰術運用上很難發揮,人數更多則是會太過混亂。
當被問到 RIGS 是否有強化要素或是武器道具之類的物件可以更換,製作團隊表示詳情之後會公布,遊戲正式推出時會有更多能力不同的 RIGS 可以選擇,會隨著遊玩過程逐一開放,玩家可以從其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 RIGS 來使用。
最後是關於操作模式的部分,製作團隊推薦使用頭戴顯示器連動的轉向操作,玩家往哪個方向看 RIGS 就會往哪個方向去,視覺與操作一體化,感受更為刺激。當然這種模式可能會讓部分習慣以搖桿來控制轉向的玩家不習慣,所以遊戲還是會提供傳統的搖桿操作模式。就像一般 FPS 大多會提供的 X / Y 軸反轉功能一樣,開放讓玩家自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