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GA GAMES 在 2016 年 6 月 25 日於旗下主題樂園東京 JOYPOLIS 裡,為該公司的形象角色「音速小子(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舉行了誕生 25 週年的活動「音速小子 25 週年 紀念派對」。
自 1991 年 6 月 23 日,於北美發售的《
音速小子(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日本的發售日則為同年的 7 月 26 日)算起,在迎接第 25 週年的本次活動裡,由《
音速小子》系列的製作人飯塚 隆為首的開發團隊,將以珍藏的資料來暢談音速小子 25 年來的歷史。
-
《音速小子》系列的製作人飯塚 隆,自今年四月起就前往北美,目前朝向下個計劃積極的活動中
為 1991 年發售的 MEGA DRIVE (北美為 GENESIS)專用遊戲軟體的主角 ‧ 索尼克(ソニック),事實上除了針鼠(刺蝟)之外還提出了以兔子等動物做為藍本的候補設計,並將當時的設計公布於舞台上的螢幕內。
-
左上角能看到的是兔子版的音速小子。也有著背上的刺較多的設計。
以及在隔年發售的《
音速小子 2(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 2)》裡,索尼克的拍檔泰爾斯(テイルス)正式登場。總之是以可愛的弟弟角色來進行設計,並賦予牠能夠在跑出遊戲畫面外時能夠回來,以及讓兩條尾巴像螺旋槳般迴轉來飛行的能力。
-
在當時經常被誤認為女孩子的泰爾斯。被設計成如此的可愛。
之後,於 MEGA DRIVE 上接連發售了《
音速小子 CD(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 CD)》、《
音速小子 3(ソニック・ザ・ヘッジホッグ 3)》、《
Sonic & Knuckles(ソニック&ナックルズ)》等作品。於上述作品內登場的艾咪(エミー)與納克魯茲(ナックルズ),現在也以主要角色的身分活躍著。
-
以被蛋頭博士所擄走的女主角身分於《音速小子 CD》內登場的艾咪。當初是個非常喜歡索尼克的女孩。
-
同樣在《音速小子 CD》裡登場,身為索尼克宿敵的金屬索尼克。其設計著重於恐怖且渾圓的眼睛上。
-
為了構築挖掘地面前進的路徑而選出身為針鼴的納克魯茲。拳套上的釘刺是為了作為挖洞之用。
在製作了《音速格鬥(ソニック・ザ・ファイターズ)》及《
音速小子 R(ソニック R)》等多款外傳作品後,便將製作平台移至 DREAMCAST 上,並於 1998 年發售了《
音速小子大冒險(ソニックアドベンチャー)》。
由於是完全 3D 化的遊戲,就連索尼克的設計也大幅度的產生變化。從那時起到現在為止,一手包辦索尼克的設計的是設計師上川祐司。與上川一同自該作品起,每次總是以音樂監製的身分來參與作品的瀨上 純也登上了舞台。
-
音樂總監 瀨上 純(左)與設計師上川祐司(右)
《
音速小子大冒險》是身為《
音速小子》系列轉捩點的作品。從以 MEGA DRIVE 時代為中心稱之為「經典索尼克」的設計,搖身一變為因主機性能提升而能賦予其豐富表現,連頭身都拉高展現出較大動作的「現代索尼克」。
連音效方面的音樂主軸也產生了大幅度的變化。不但為角色加上了配音,更製作了個別的主題曲,讓故事的演出手法更具戲劇性。
-
在移往新主機平台的過程裡確立了設計,最終決定採用右方的設計。眼睛的顏色改為綠色,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
-
蛋頭博士的機器人 ‧ 伽瑪(ガンマ)與貓咪的比庫(ビッグ)。皆為玩家角色。起初,比庫採用的是表情較為豐富的設定。
緊接著 2001 年的《
音速小子大冒險 2(ソニックアドベンチャー 2)》,是 11 位開發團隊成員前往美國進行開發的作品。其最初的舞台「City Escape」就是參考舊金山所製作的,瀨上表示已將「於當地裡所感到的一切全都放入了遊戲中」。
也加入了以美國為發源地的極限運動,在該關卡的序盤中有著索尼克以滑板滑下坡道,更在鐵軌上展現滑行技巧等,於動作部分也有著大幅度的進化。
另外,自本作品起以索尼克的宿敵角色身分登場的暗影(シャドウ)。是意識著將來會成為重要角色,於當地裡進行聚焦測試所得到的結果反應在設計上。
-
左上為出自星野和幸的設計,左下為上川所設計的版本。最終是由星野依據將雙方所具備的要素來進行重繪
此時適逢 SEGA(當時),決定將遊戲軟體提供至其他公司的主機平台上,而《
音速小子》系列主要是在任天堂的平台上推出。之後在 2003 年,系列首部電視動畫《
音速小子 X(ソニック X)》開始播放。以這部動畫為契機,而成為《
音速小子》粉絲的人也非常的多,從觀眾席上發出了非常大的歡呼聲。
-
擔任製作的為 TMS ENTERTAINMENT。由上川來監修人物設計,最終決定採用右邊的風格。
-
配音大多採用與遊戲相同的聲優陣容。也有於國外播放,獲得不小的人氣。
於 2003 年於 Nintendo GAME CUBE 等平台上發售的《
音速小子群英會(ソニックヒーローズ)》,在遊戲系統中導入了隊伍遊玩。在全 12 位(3 位 X 4 隊)角色之中,也有著《
音速小子 Advance 2(ソニックアドバンス 2)》裡的角色兔子「奶油(クリーム)」以飛行型角色的身分登場。
-
以「妹妹角色」為概念的奶油是以松鼠及貓、跳鼠等小動物為藍本。因為受到《音速小子群英會》開發團隊的請求,而變更為會在空中飛行的角色。
-
這是《音速小子 Rush(ソニックラッシュ)》的烈焰(ブレイズ)。由於會使用火焰,起初雖採用了亞洲風的設計,最終則變更為西洋風。似乎是傲嬌角色。
以競速遊戲的形式於 2006 年發售的《音速小子滑板競速(ソニックライダーズ)》則是交由 Production I.G 擔任角色設計與動畫製作,企圖讓本作品與以往的系列作品有所差異化。
以及同年所推出的 15 週年紀念遊戲軟體《
音速小子(Sonic The Hedgehog)》,自本作品之後也請到了大谷智哉加入音樂監製一職,為音樂部分增添了新的方向性。
-
在舞台上加入脫口秀的大谷智哉。現在也經手過眾多的《音速小子》系列作品樂曲
-
《音速小子滑板競速》的新角色噴射(ジェット)。牠也是企圖與其他的角色作出差別化,而採用了鳥作為藍本。
-
於 2006 年發售的《音速小子》內登場的針鼠銀色(シルバー)。原先似乎是以豪豬為藍本。
在以 Wii 為中心所發售的系列作品裡,2008 年的《音速小子世界大冒險(ソニック ワールドアドベンチャー)》裡登場會變身為「威霍克(ウェアホッグ)」的索尼克、2009 年的「
音速小子與黑暗騎士(ソニックと暗黒の騎士)」 裡使用劍的索尼克、以及在 2010 年的《音速小子繽紛色彩(ソニックカラーズ)》登場的「色彩之力(カラーパワー)」,藉由各式各樣的全新設計使遊玩的層面大幅擴大。其中,色彩之力也有在日後的系列作品中登場,並被定型為系統之中。
-
也公布為色彩之力之源頭的宇宙人 ‧ 維斯普(ウィスプ)的設計
2011 年則推出了集合至今為止《
音速小子》之大成的 20 週年紀念遊戲軟體《
音速小子世代 蒼藍冒險/純白時空(ソニック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ズ 白の時空/青の冒険)》。經典索尼克與現代索尼克,將在各自的關卡內登場,並首度收錄由瀨上等人製作,將經手初代《
音速小子》的中村正人的樂曲加以混音的版本。
以及將於今年發售的《音速小子:音爆 烈火 & 寒冰(ソニックトゥーン ファイアー&アイス)》,是接續於經典索尼克與現代索尼克之後,全新品牌《
音速小子:音爆(北美為 SONIC BOOM)》的第三款作品。於舞台上也進行了本作的示範遊玩。
-
在海外發售的《音速小子:音爆》的世界裡活躍著的索尼克。頭身較高,手腕也為藍色為其最大特徵。
《音速小子:音爆 烈火 & 寒冰》的特徵為,正如標題所述是使用「烈火風格」與「寒冰風格」等兩種能力來進行遊戲。相對於前作是切換角色,以有如拼圖般的順序來進行攻略,本作品則是採用了不需切換角色就能夠通過關卡,重視《
音速小子》系列原有的樂趣及速度感的設計。
-
以新角色身分登場的是敵方機器人 ‧D-DEFECT(・ D - フェクト),使用了代表「不良品」的單字「DEFECT」來命名。
-
在由總監中島玄雅所親自進行的示範遊玩裡,能確認到利用兩種能力帶來充滿速度感的表現。
在活動的後半,舉行了《
瑪利歐&索尼克 AT 里約熱內盧奧運(マリオ&ソニック AT リオオリンピック)》(WiiU/3DS)的遊戲大會。居然在舞台上,讓前來祝福索尼克的瑪利歐登場,使遊戲大會的氣氛更加熱絡!
另外在活動的最後,公布了邁向 2017 年《
音速小子》系列的新計劃目前正進行中的消息!此一情報,將於 7 月於加州聖地牙哥舉行的 25 週年活動中公布詳情。活動的情況將透過 Twitch 平台進行轉播,也請粉絲們敬請期待。
-
在遊戲裡相互較勁奧林匹克比賽項目的索尼克與瑪利歐
,也將於舞台上較勁。由擔任總監的笠原英伍(左)來
擔任解說。
-
從參加來賓中選出四人分為瑪利歐隊與索尼克隊來進行
足球對決。比賽是由瑪利歐隊取得勝利。
-
紀念音速小子 25 週年的 CD「SONIC THE HEDGEHOG 25th ANNIVERSARY SELECTION」目前發售中
-
-
《音速小子滑板競速》的原聲帶 CD「Sonic Runners Complete Soundtrack」預定於 2016 年 9 月 14 日發售
-
由瀨上所監製的索尼克與暗影規格的 ESP 吉他,將於 2016 年 7 月 13 日起開始接受訂單
-
在舞台上準備了特製的蛋糕,由開發團隊及瑪利歐為索尼克的生日獻上祝福
-
今年的生日蛋糕如上圖。周圍也有著以金環作為象徵的裝飾
-
活動的最後以小小驚喜的形式所公布的 2017 年新計劃。讓人對 7 月的正式公布感到興奮不已。
-
在東京 JOYPOLIS 的 UFO 夾娃娃機裡,有著 25 週年的紀念人偶及音速小子相關精品等獎品登場
(C)SEGA (C)SEGA Networks
TM IOC/RIO2016/36USC220506. c 2016 IOC. c NINTENDO. c SEGA.
TM IOC/RIO2016/36USC220506. (C)2016 IOC. (C)NINTENDO. (C)S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