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到家用主機擬真競速遊戲領域的先驅,許多玩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非《
跑車浪漫旅》(以下簡稱 GT)系列莫屬。自 1997 年推出至今共推出 11 部作品,GT 系列成功地將「擬真」帶入家用主機,成為讓大眾認識何謂「擬真賽車」的入門磚。而正逢系列 25 周年,由 GT 系列作之父「山內一典」領軍的 Polyphony Digital 順勢推出了正傳第七作《
跑車浪漫旅 7》(以下簡稱 GT7),本作不僅運用全新引擎,將物理模擬提升至更高境界,更將活用 PS5 的機能,帶給玩家系列作最逼真的競速體驗。
本次有幸獲得索尼互動娛樂(SIE)邀請,取得搶先試玩的機會,這次就帶玩家搶先一睹經歷 25 年洗鍊的 GT 系列最新作,有什麼樣驚人的進化。
集系列大成,貫徹「車輛生活模擬」的 GT 模式
有別於 GT5、GT6 的制式選單,GT7 回歸傳統使用了結合一到四代的地圖樣式,從買下生涯第一台車輛開始,玩家將能透過「GT 咖啡廳」完成「收集型錄」。這一份份「型錄」各位可以理解成 GT 模式的主/支線任務,內容除了跑賽事收集指定獎品車輛外,也有像是完成挑戰賽、考駕照或是完成標賽等任務,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要作什麼,那就試著去完成「型錄」中的指定任務吧。
說到車輛收集,本次 GT7 引進了「收藏家等級」的機制,只要取得第一次獲得的新車種,就能獲得「收集點數」提升等級,隨著等級提升,玩家就能獲得更極改裝的權限、賽車配件等獎勵。
隨著完成一本又一本的「型錄」,玩家將能獲得進入更多賽道功能的權限。本次 GT7 收錄包含現實存在與原創在內一共 34 個地點,每條賽道都會安排不同類型的指定賽事供玩家參與。選單下方玩家也能選擇「會合地點」以此賽道開設線上房間舉辦車友會、或是跳入「街機賽事」、完成「賽道熟讀」、單純下場計時練習、甩尾以及由玩家客製指定比賽形式。
由於這次 GT7 再次引進 PP(Performance Point、性能指數)機制,
因為有些高級賽事會特別要求指定的 PP 上限,因此在參賽請確認自己的愛車是否符合賽事規範
電腦 AI 的駕車技巧讓你覺得沒勁不滿足?前作做為主軸的「SPORT 模式」也在 GT7 中重新登場,每一天不同時段都會開放指定賽事供全球玩家共襄盛舉,和《跑車浪漫旅 競速》一樣包含嚴格的賽事規定,遊戲會根據你在線上遊戲的表現與禮儀做出「駕駛評等」,因此請記得遵守賽事禮儀,別當線上體驗破壞者。
如果沒辦法在賽事中取得優勝,那麼就試著改造自己愛車的戰鬥力吧。進入改裝商店的大門,這裡提供各種等級琳瑯滿目的改裝配件,從單純的排氣管、輪胎、懸吊、煞車,到從內到外徹底改造的引擎改裝、增壓裝置以及車體輕量化等,只要口袋夠深,玩家就能依照需求與喜好選購安裝。
-
-
-
-
除了內在的戰鬥力提升,造訪隔壁的「GT Auto」玩家還能保養車輛改造外在。從簡單的換機油、洗車,引擎整理與車體保養等,到選配輪圈、空力套件、賽車配件、烤漆以及塗裝在內都任由玩家個性化。
-
-
-
-
-
動手改造完自己的愛車後,理所當然的要好好跑幾張照留念或炫耀。前作的「Scape」模式不僅健在,還一口氣增加了上千地點讓拍照狂拍個過癮,當然你也可以透過重播模式啟動拍功能留下你在賽場上的英姿,喬好角度套個濾鏡,就能拍出不輸專業攝影師的極致美照。
如同系列作傳統,GT7 中的「駕照中心」讓玩家能學習基本駕駛技巧並獲得駕照,有些高級賽事會需要不同等級的駕照,全部通過以及全部項目金牌還能獲取獎勵車輛,因此有余餘的話就請努力的通過測驗吧。
另一大傳統「挑戰任務」在這代當然不會缺席,隨著收藏家等級的提升,玩家將能進入不同級別一系列的挑戰項目,包含了經典追越挑戰、單圈魔法或是首次收錄的直線加速賽,和前面的考駕照相同,完成系列挑戰或是全金牌都能把獎勵車輛抱回家。
-
-
-
GT 系列的一大重點,無非就是「車輛收集」了。本次 GT7 有三種汽車購買管道,有收錄近三百台 2001 年以後新車的「品牌中心」、主要販售 80、90 年代與 2000 年以前老車的「二手車商」、以及極具收藏價值具有歷史意義的「傳奇車商」。想要成為一位稱職的車輛收藏家,這三家管道你每天都會至少會過一遍。
-
-
最後來談一下本作全新的入門模式「音樂拉力賽」,在玩家首次啟動遊戲的時候,遊戲會透過一連串設定指引玩家,接著就會進入該模式讓玩家熟悉手感。各位可以把音樂拉力賽想像成以前在電玩遊樂場遊玩的那種有倒數檢查點機制的大型電玩賽車遊戲,唯一不同的是當撥放音樂結束的時候就會結束遊戲。
-
-
-
接著遊戲將會根據你在音樂播放期間,走了多少公尺給予獎盃,隨著後面難度增加,此種模式相當考驗玩家對於賽道的熟讀能力與車輛操控,換句話說玩家在音樂撥放期間要作的,就是最大化行走距離。
全面進化的物理與天氣模擬 + PS5 效能火力全開 = 全新層次的擬真體驗
對於一款擬真訴求的賽車 / 駕駛遊戲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駕駛物理了。在這方面 GT 系列向來都不曾讓人失望,這次的 GT7 更不例外。有別於上一作 SPORT 的表現,這次的 GT7 在空力模擬、懸吊與輪胎的物理反應有滿大的進步,更及時的路面回饋、細緻的懸吊運作、以及對應各種路面環境下的抓地力變化,本作的駕駛手感確實令人入迷。
-
除了更寫實的駕駛物理外,GT7 也引進了全新的動態天氣模擬,這套天氣系統並非只是隨時間呈現不同天氣變化,而是參照實際數據,在遊戲裡模擬天氣動態。如果是在領地較大的賽車場,就可能會出現西區的賽道還在飄雨、東邊的賽道沒有下雨狀況,狀態的隨時變化不僅牽動賽局的變數,也間接考驗玩家的應變能力。
為了讓玩家能體會到這代畫面與物理上的進步,GT7 徹底活用了 PS5 的效能。首先是畫質不僅僅一口氣提升到動態 4K,並首度支援自主研發的光線追蹤運算,只要在設定開啟「光線追蹤優先」就能在車庫、Scape 以及重播模式欣賞逼真的光追反射。
-
除此之外 GT7 也充分利用 DualSense 無線控制器的機能,透過自適應扳機以及觸覺回饋,行駛時路面的回饋感以及油門 / 剎車的阻力等,皆忠實的傳達到玩家手裡,即使沒有一套完整有力回饋功能的方向盤,透過 DualSense 的機能,搭配細緻的 3D 風暴音效,亦能感受不輸實際駕駛的仿真體驗。
另外有一點要提的便是讀取速度,歸功於內建超高速 SSD 的讀取技術,從 PS5 系統選單啟動遊戲到實際進入賽事不到 1 分鐘就能完成,遊戲中賽道的讀取更是一瞬間,以往要花大量時間等待賽道讀取的光景在 GT7 已不復見。
最後大家關心的應該是 PS4 版本的表現如何?因為這次 GT7 是首款有跨世代推出的 GT 作品,有人或許會擔心 PS4 版本會缺東缺西不然就是畫面模糊到不行。這裡要和大家報告,PS4 版除了讀取較慢、不支援 DualSense 觸覺回饋 / 自適應扳機、風暴 3D 音效與 4K 光追模式以外,其餘內容皆與 PS5 版 GT7 相同。
總結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集歷代精華之大成的《
跑車浪漫旅 7》有著歷代數一數二扎實的遊戲內容,精心打造的遊戲模式,以及對於 150 多年歷史汽車文化的熱愛更是蘊含在其中。這不僅是一封獻給所有 GT 粉絲的精美情書,更是獻給所有愛車人士、車迷以及競速遊戲愛好者的絕佳遊戲。
一切的起點才正要開始,讓我們在《
跑車浪漫旅》的新旅程相見了。
遊戲資訊
-
遊戲名稱:跑車浪漫旅 7
-
遊戲原名:Gran Turismo 7
-
遊戲類型:真實駕駛模擬器
-
對應平台:PlayStation 5 / PlayStation 4
-
發售日期:2022 年 3 月 4 日
-
建議售價:PS5 實體普通版 新台幣 1990 元
PS4 實體普通版 新台幣 1790 元
25 周年紀念版(PS5 光碟 + PS4 下載碼)新台幣 2690 元
PS5 + PS4 數位普通版 新台幣 1990 元
PS4 數位普通版 新台幣 1790 元
25 周年紀念數位豪華版(PS4 + PS5)新台幣 2690 元
-
語言版本: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韓文 / 英文 / 泰文
-
遊玩人數:1 人(連線最多 20 人)
-
年齡分級:普遍級
-
開發廠商:Polyphony Digital
-
發行廠商: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
代理經銷:台灣索尼互動娛樂 / 香港索尼互動娛樂
-
官方網站:https://www.gran-turismo.com/tw/products/gt7/
© 2020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Developed by Polyphony Digital Inc. Manufacturers, cars, names, brands and associated imagery featured in this game in some cases include trademarks and/or copyrighted material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ll rights reserved. Any depiction or recreation of real world locations, entities, businesses, or organizations is not intended to be or imply any sponsorship or endorsement of this game by such party or parties. "Gran Turismo" logos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r trademarks of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