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80 年的傳奇遊戲《Rogue》帶起了隨機地城 RPG 的風潮以來,這類有著無限可能性和高重複遊玩要素的作品就一直備受玩家的喜愛,而其中最為出色的作品,莫過於北方暴雪在 1996 年推出的《
暗黑破壞神》了。這款遊戲不只是脫離了 Roguelike 的束縛,創造了爽快又耐玩的遊戲體驗,也影響了許多開發者,像《
火炬之光》和《流亡黯道》等作都是其中知名的例子。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款《
惡魔之書(Book of Demons)》也是深受其影響的一員。這款作品自搶先體驗推出以來,已經拿到了 4200 個以上的正面評價,在 Steam 有著 93% 的極度好評。究竟本作是如何以僅僅 1GB 大小的內容擄獲眾多玩家的喜愛呢?現在就讓筆者透過試玩,帶領玩家一探究竟吧!
《
惡魔之書》是一款暗黑類型風格遊戲,玩家將扮演偶然造訪小鎮的冒險者,深入教堂底下的地城,對抗在那裡肆虐的邪惡勢力。雖然不論是背景還是玩法都與初代《
暗黑破壞神》十分相似,但本作依然憑著幾項特色,在眾多的同質遊戲中脫穎而出。
手忙腳亂的 QTE,僵硬的紙模也能很 ARPG
由於本作採用了紙模做為美術主題,所以如果單單比較角色動作和靈活度,這方面的表現並不亮眼。不只是角色和怪物都幾乎沒有動作可言,角色的移動範圍甚至還被限制在道路上的直線中,玩家只能夠在既定的範圍內操作角色走位。
不過,這並不代表本作缺乏 ARPG 核心的操作樂趣。
-
地圖雖然是隨機生成的,但角色被限制在既定的道路上
本作為了彌補演出上的缺點,加入了大量的 QTE 和互動要素,像是某些怪物擁有護盾,玩家必須準確的點擊護盾所在的位置來破甲,或是某些怪物會施放法術,必須即時點擊施法框來中斷它,又或是遭遇怪物的衝鋒,必須拾取飛散的星星來取回意識,並將被撞歪的技能卡點擊扶正才能繼續戰鬥。這種讓人手忙腳亂但又刺激的戰鬥,讓《
惡魔之書》的操作樂趣和難度大幅提升,實際玩起來比吃重走位技術的遊戲還要更加忙碌,可說是相當有趣。
-
中毒了要點擊血槽上方的骷髏來解毒
-
被擊暈的話要趕快用滑鼠抓住星星來恢復意識,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互動操作
融合卡牌,有趣的打寶和配裝體驗
在以往類似的 ARPG 中,玩家想要培養一隻強力的角色,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搭配一身完美的 Build,不管是裝備還是技能天賦,都需要彼此配合才能起到最高的效益。而在《
惡魔之書》中,則將這種體驗給完全整合進了卡牌系統中。
-
本作的技能和裝備都是以卡片的方式呈現
遊戲中不論是技能還是裝備,通通都是以卡牌的形式呈現。而裝備這些卡片和使用技能,則需要消耗一定的法力或法力格。玩家必須在有限的法力和現有的卡片中,找出最適合的 Build 才能打造強大的機體,例如使用高威力但會自傷的閃電技能和雷擊法杖,就需要同時搭配能夠免疫電擊效果的鞋子才能免除後顧之憂。
-
裝備會直接佔去法力格,最大值太低的話能用的技能就會顯著的減少
-
要如何在數十張卡片中組出適合的 Build 也是一大考驗
另外,這些卡片不只是跟其他類似遊戲一樣有品級之分,甚至還能合成、強化,配上不同的詞輟也將有不同的效果。雖然複雜度可能不及《流亡黯道》等作那麼高,但也稱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設計。
彈性地城系統,自己決定想要打多久
而 Diablo-like 遊戲最好玩的地方,莫過於在地城中打寶刷裝了,但不論是《
暗黑破壞神 3》的秘境,還是《流亡黯道》的地圖,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通關,這讓遊戲時間本身缺乏彈性。
而為了應對不同時間需求的玩家,《
惡魔之書》有著名為「Flexiscope」的彈性地城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讓玩家自由決定想要打多大的地城。從最短 3~5 分鐘就能過關的雙層地圖,到 40 多分鐘才能通關的大型地城應有盡有。不管你是五分鐘後就要出門、還是想要在電腦前連戰個 40 分鐘都可以做到,且遊戲也支援即時存檔,就算你打到一半不得不退出遊戲,下一次也能直接從該地城進度直接繼續遊戲喔!
-
玩家可任意自訂地城大小,當然越大的地城獎勵也會越豐富
結語
以一部如此輕量化的遊戲來說,《
惡魔之書》的表現已經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雖然在演出上可能不及一線作品,但不論是操作樂趣還是卡片系統的設計上都相當的別出心裁,從彈性地城系統也可以感到製作團隊的貼心。
如果你是個喜歡這類遊戲的玩家,相當推薦你來試試看這部《
惡魔之書》。遊戲目前正在 Steam 平台上正式販售,售價為 46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