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憲法裁判庭日前經全體法官一致同意,宣布「網路實名制」違憲。判決書中寫道:「資訊通信網法賦予經營網路討論板的資訊通信服務提供人確認用戶本人的義務,讓討論板的用戶必須經過確定是本人的程序才能使用討論板,現在這項法律違反過剩禁止原則,侵犯網路討論板用戶的言論發表自由、個人資訊自主決定權,以及經營網路討論板的資訊通信服務提供人的言論自由,因此判決違憲。」
韓國網路實名制緣起
早在 2003 年韓國政府就已開始倡議網路實名制,但一直未能落實,這之間或發生過幾起因不實網路謠言而精神崩潰或患精神病的案例,但一直未能喚起足夠重視。直到 2007 年韓國女星崔真實無法承受放高利貸謠言的困擾,最後選擇自殺,震驚韓國社會,事發不久,韓國政府便火速制定法案,實施網路實名制,冀望能夠減少惡意或不實留言。
什麼是網路實名制?
網路實名制又稱本人確認制,在韓國的討論區裡發言或回覆之前,必須先輸入身分證字號,或經由其他方式認證,確認為本人後才能進行發言或回覆的動作。這項政策從 2007 年開始分階段實施,不斷擴大限制範圍。2009 年開始,每日訪問量超過 10 萬人的網站,都必須採取網路實名制的認證機制,總計指定超過 150 個網站必須要執行這項措施。
網路實名制的成效
網路實名制實施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惡意留言是否減少了?針對這點,目前有九份相關研究發表,其中七份研究結果顯示,網路實名制並無助於減少惡意留言,反而讓網路上的交流狀況萎縮;而另外兩份顯示有正面效果的研究報告,則是出自於政府機關放送通信委員會。
就某些層面來看,有人認為網路實名制的效果微乎其微。有些日訪問量可能超過 10 萬人次的網站選擇不公開瀏覽次數,合法規避網路實名制,或是開發與回覆類似功能的新技術。知名影音瀏覽網站 Youtube 在 2009 年 4 月被指定為網路實名制網站後,表示:「匿名的權利在表現的自由上相當重要。」隨即便關閉韓國區上傳影片與留言的功能。而 2010 年 Twitter 與 Facebook 等這類不需實名認證的社群網站興起後,迅速在韓國各媒體、政治人物、公共機關間擴散,反而使得原有討論區的惡意留言減少,至此有人認為,網路實名制已名存實亡。
網路實名制的影響
雖然沒有太多資料表明網路實名制的實際成效,但影響卻是相當顯而易見的,最嚴重的便是駭客事件頻傳。去年 7 月韓國大型網站 Nate 爆發出 3500 萬筆個人資料遭駭的案例;無獨有偶,去年 11 月韓國最大網路遊戲公司 NEXON 也爆發出類似事件,1300 萬玩家的個人資料遭竊取,有人將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歸咎於網路實名制,因為在網路實名制實施之前,網站根本不需要留存用戶的個人資料,而在實施之後,這些大型網站反而成為駭客眼中肥美的獵物。另外便是阻絕了少數的聲音,沒有身分證字號的旅外韓僑或是外國人無法通過實名認證,也因此減少了這類人發表意見與爭取權利的大部份機會。
各界對網路實名制廢止的看法
根據這次判決的結果,原先被指定為實施網路實名制的網站,都不需要再繼續實施這項措施,判決發佈的隔天,DCInside 便取消原先留言時必須經過的實名認證程序。儘管不免出現反對的聲音,但各界與大部分的網友還是持贊成的態度。
韓國網路企業協會:「網路實名制扭曲網路生態系,降低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還好現在終於取消了。」
韓國最大入口網站 Naver:「網路實名制限制網路用戶的發表自由,也破壞國內公司與海外公司之間規定的衡平性,我們相當歡迎廢止網路實名制。」
其他入口網站:「網路實名制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制度不該法定義務化,而應該讓企業自律。」
反對的聲音
法界有部分人士認為,廢止網路實名制會重新導致名譽毀損與惡意留言氾濫,加深被輿論誤導的可能性,因為網路傳播的速度相當快,傷害一旦造成就難以挽回,繼續維持網路實名制至少還能事情防止大部分類似的事情。但針對這番言論,憲法裁判庭僅回應:「參考美、英、德的立法事例,都是以民間主導的自律規定為基礎,並無網路實名制。」這顯示出法律雖有強制性,但和諧的社會最終還是應回歸人的內心,從自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