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發展至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絕不是從這幾年才開始有的名詞,遙想 1980 年代就有許多遊戲,一直到現在還是帶有點競技的元素存在,例如說會被拿來計時比賽最快通關的《
超級瑪利歐兄弟》、從一開始只是看誰先輸到現在還可以互相傷害的《
俄羅斯方塊》等,更不用說在更早的運動系列,都包含了電子競技的元素存在。
筆者從年輕時的感慨到現在可以透過文章的侃侃而談,遙想當年在高中的時候,何嘗不想透過《
絕對武力》、《
暗黑破壞神 2》嘗試一下電競選手的刺激與挑戰,大學的時候何嘗不想在《
魔獸世界》競技場稱霸呢? 只是電競在台灣還未盛行的那個年代,電玩遊戲就只能同等於頹廢、宅。現在電競居然可以在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台灣大放異彩,只能說是時勢所趨罷了。
話說回來,近幾年來電競的快速發展,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 MOBA 類競技賽事的推廣,5 對 5 的戰術推演、精彩操作等,都是讓玩家在世界大賽時能一看就是 10 小時起跳的迷人之處。
慢慢地,電競兩個字,從原本僅限在電腦上,也隨著智慧裝置的盛行,轉移到了智慧裝置上。當初誰會想到,智能手機從天天划手機變成天天敲手機。慢慢的遊戲廠商大力推廣的情況下,手機可以取代掉電腦的情況下,當然電競二字會從電腦端轉移到了手機端,各種手機遊戲也開始了電競比賽。比賽規模雖然還比不上電腦遊戲的電競,但發展趨勢是很明顯的,現階段僅僅只是因為沒有一個可以引爆全球熱潮的遊戲罷了。因此電競手機與其周邊產品的普及,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電競手機的靈魂
談到 2018 年手機電競硬體的發展,不可忽略的莫過於兩隻話題性電競手機「ROG Phone」與「Razer Phone 2」,都在 2018 年底陸續亮相搶盡風騷。但在怎麼選擇的課題上,筆者就要先把戰場拉回到最核心的議題「甚麼是電競手機的靈魂」?
一直以來,大家一直講電競電競,這個是電競那個也是電競,但電競玩家們到底真真正正要的是甚麼? 相信只要真正的站在玩家的角度去看整個產品線,就會知道現在的電競產業鏈往往只是在皮毛上做文章,舉例來說「RGB」就是其中之一,原本只是一個附加的花俏設計,卻讓許多廠商以為只要替產品加上 RGB 就可以掛上「電競」兩個字來賣,殊不知這完全是捨本逐末的手法。
-
圖 / 在 RGB 被所有廠商定義為電競的象徵的當下,連電競手機也必須得被 RGB 綁架。試問,玩遊戲的時候妳是看螢幕呢? 還是看著 RGB 呢?
RGB 真的是玩家所需要的嗎? 筆者相信許多玩家都知道,當一個好產品加上了 RGB 被冠上「電競」二字時,售價就準備要翻倍,但那些真的不是玩家所需要的。在專注地看著螢幕進行電子競技時,誰有多一顆眼睛去看我 RGB 的燈號有多美麗,更不用說滑鼠鍵盤強調的是手感,而不是燈號有多漂亮,真要說 RGB 有用到的可能僅僅限於快捷鍵的發亮,但說真的,在瞬息萬變的電競戰場上,是不會有時間看燈號去找按鍵的,因此要談到電競手機的靈魂時,RGB 絕對不是重點。
當手機要被冠上電競二字時,勢必要做到有別於一般智慧型手機的特色,畢竟以在現在人手一機的狀況,要能成功說服玩家狠下心換一支新手機,這些關鍵特點就非常重要。否則,原本的手機就能玩的手機遊戲,為何要多花大一筆錢去換成電競手機呢?勢必得讓玩家有個肯定的答案。
因此,電競手機除了最基本的優異效能外,對遊戲的適用性一定要有所加強,不能說要對遊戲做多厲害的優化,畢竟那樣對電競來說會不太公平。但對於可以讓遊戲進行得更順暢便利的一些小功能或是小設計,就是電競手機真正的靈魂所在,沒有了這些,那跟一般手機就沒什麼兩樣了。
-
圖 / 並非所有的電競遊戲都是橫向操作,像人氣很高的《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就是採用直向操作。
當然,電競主機、電競筆電等,都有一卡車搭配的電競周邊。電競手機同樣會需要可以在電競應用上更順手的周邊。能幫助玩家更順暢遊玩的話的進行時,就可以算是電競手機的靈魂之一。
誰才是真正的電競手機?
講到這裡,相信玩家心裡應該都清楚電競需要的是甚麼,因此我們將戰場拉回標題「ROG Phone vs Razer Phone 2! 誰能搶下 2018 電競手機王者寶座?」。畢竟兩家都是從電腦跨足手機的品牌,相較於其他純手機廠商來說,原本在電競領域的耕耘就比較深厚,既有的電競周邊產品可以跨電腦與手機兩邊,例如電競耳機就是雙方都有需求的。在同樣都是從 PC 電競起家、又剛好在同一時間點投入手機電競的這兩家廠商,各自端出的電競手機就相當值得好好比較。
電競手機的靈魂,就在於電競時所需要的一切,能滿足這些需求才能被稱作為電競手機,那麼我們就以其為出發點來看看這兩支手機到底誰才是王!
優異的效能,在這點上,相信各自做為旗艦手機,就不用特別去做比較,當然會有人說 ROG Phone 有特挑的 2.96GHz 處理器耶!但說真的,手機遊戲的設計概念不比電腦遊戲,電腦遊戲的設計往往使玩家更有動力去更新電腦,但手機遊戲是越多人的手機能玩、才能賺越多錢,因此即使是包含電競元素的手機遊戲,還是以中階手機即可運行順暢的基礎為出發點,所以效能夠用就好,多的只是增加玩家購買電競手機時的負擔,因此在效能上,兩支手機不分上下。
但一定還是有人會說跑分才算依據,OK~筆者不是不跑,只是跑了兩支手機的分數,混在一起看其實就是不分軒輊,在 CPU 的部分,採用了 2.96GHz 的 ROG Phone 一定會比較高分,但基本上就如同前面筆者所提到的,我們針對的是電競遊戲,因此,一點點的差異並不會影響太大。
-
圖 / 以下測試左邊為 ROG Phone、右邊為 Razer Phone,在安兔兔跑分上 ROG Phone 小勝 Razer Phone 2。
-
圖 / 在 PCMark 跑分上,工作 2.0 的效能測試,Razer Phone 2 小勝 ROG Phone。
-
圖 / 在 PCMark 跑分上,工作 1.0 的效能測試,ROG Phone 小勝 Razer Phone 2。
-
圖 / 在 Geekbench 跑分上,ROG Phone 小勝 Razer Phone 2。
-
圖 / 在 3DMark 跑分上,Sling Shot 的效能測試 Razer Phone 2 勝。
-
圖 / 在 3DMark 跑分上,Sling Shot Extreme 的效能測試,ROG Phone 勝。
當然,提到效能,不得不提到最重要的顯示螢幕,相信玩家從概念上會說:「有 120Hz 的 Rzaer Phone 2 才是王道!」,但並不是一味追求高更新率的手機螢幕就好,適度的保持與遊戲間的平衡才是重要,切入點還是要以手機遊戲的設計概念出發。當一個手機遊戲必須得在 120Hz 的螢幕下才能運行順暢的話,那麼這個遊戲就沒辦法被大眾所接受。換句話說,螢幕更新率就算達到 120Hz 對手機遊戲的幫助也不大。高更新率的設計思維並不適合從電腦直接套用到手機上。
筆者之前有分析,除非你從「眼睛看到」到「手指按下」的反應時間真的可以快到千分之一秒的程度,那麼改用 120Hz 螢幕當然,不然大部分的遊戲基本上在 60Hz 的螢幕下就已經可以非常順暢的遊玩,真的要到電競遊戲的決勝關鍵,頂多開到 90Hz 就已經可以應付所有需求了。
另外再提出一個更新率使用的判斷標準,提供給玩家做參考。螢幕的大小也會決定到了更新率的關鍵。當螢幕夠大,在物件快速移動時候距離,高更新率的螢幕可以在物件移動時,清楚的看到每一格瞬間,這也是許多網友在那邊吵說 120Hz 對比 60Hz 一用就回不去的關鍵點。但,這也是手機為何不需要那麼高更新率的關鍵,當螢幕縮小到 6 吋以下,高速的滑動物件,那麼物件移動的距離,在那麼小的螢幕上,基本上很難會被肉眼所察覺。因此當物件變動距離過小的情況下,高更新率的手機螢幕就沒有那麼大的優勢。更不用說,高更新率所伴隨的高效能需求與高熱量產生等,這些都是得必須考量的,畢竟,手機是拿在手裡的,電腦螢幕是放在桌上的,差異甚大。
在硬體規格部分,最後一定要提到的是,充電孔以及耳機,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當你在長時間進行電競手機遊戲時,沒電是一個、跟隊友溝通是一個,當沒電的時候,邊充電邊玩這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當幾乎大部分電競手機遊戲採用了橫置的情況下,左右充電孔卡手的狀況大家都有經歷過。筆者前面就有提到,手機是拿在手上的,因此開孔的位置設計,如果有針對電競玩家來設計的話,那麼才具有電競手機的靈魂。關於這點 ROG Phone 就做的非常到位,在橫置手機時在下方另一個充電孔設計讓玩家可以在不卡手的情況下進行遊戲,非常的舒服。
-
圖 / 僅僅只是小地方的設計卻可以大幅影響電競時的手感,處處都可以看到 ROG Phone 的用心。
那麼跟隊友的溝通,不可避免的是要使用耳機的,說不用耳機的,那不要跟我說你在玩電競。在不受外界聲音干擾的情況下才能聽聲辨位掌握一切。一組優秀的麥克風才是跟隊友溝通的良藥,免得說半天隊友都不知道在說甚麼,因此保留的耳機孔位一定是必要的。一昧的追求除耳機孔化,那去賣一般手機就好了,何必掛上電競手機之名呢? 而且,相信玩家都有自己習慣的電競耳機,3.5mm 接頭是一定有,但 Type-C 接頭肯定是少之又少,何況就算是 Type-C 接頭,位置可能也會卡手,所以這點真的不得不替 ROG Phone 說話。
至於其他另類的設計上,ROG Phone 有 AirTriggers 這個特異功能存在,有了 AirTriggers 就好比市面上賣的吃雞神器一樣,讓手機遊戲不再只是大拇指的運動而已,非常便利。當然,Rzaer Phone 2 的 Razer Cortex 也不能說不好用,可以自由微調硬體優化遊戲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綜合以上分析,在電競手機這局來說,ROG Phone 可以說是大勝,更不用說還有以雙螢幕來強化顯示與操控的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以及配合高畫質直播環境的 WiGig 無線投線基座等豐富的配件輔助,可大幅增加遊戲體驗。因此,ROG Phone 可以說是 2018 年電競手機的王者。
撇除了電競二字 還剩下了些甚麼
如果當這兩支手機,沒有了電競兩個字以後,那麼還可以多了些甚麼呢?
其實電競手機一樣也是智慧型手機,不打電動時,它就是一台一般的手機。平常手機多半拿來玩玩遊戲、看看戲劇、滑滑 FB,因此,大電量一定是個關鍵、影音享受也不遑多讓、滑來滑去的手感也非常重要。大電量來說,兩支手機都有著 4000mAh 的大電量,因此不會說差到那去,但最重要的是充電的方式,這點 Razer Phone 2 所具備的無線充電就非常的好用,也許 ROG Phone 出下一代的時候也許可以考慮考慮。
而影音部分,兩款手機都採用了 HDR 技術,因此在像是在 YouTube 上的 HDR 內容,兩者皆可以開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兩支手機都只支援 HDR 10,並不支援 HDR HLG,因此 HLG 的內容是無法開啟 HDR 模式的。不過 ROG Phone 妙的是只有橫置時才會開啟 HDR 模式,直放時不會。反而 Razer Phone 2 無論是直放橫置,都會開啟 HDR 模式,這點玩家要特別注意。
至於喇吧的部分,平常自己看劇是幾乎不使用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手機的外放聲音,頂多就是拿來躺在床上的時候使用,畢竟在外面也不方便用喇吧外放的情況下,適度即可,即使做的再好,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即使兩者的喇吧做的再好、再立體、再大聲,對於只在床上才會使用到外放喇吧的筆者來說,都太多了。
最後來看滑動感,這點不得不大推 Razer Phone 2 的防指紋設計,滑起來的手感非常順暢,但拿在手上也不至於會滑掉。那手感的綿密度筆者非常喜愛,這點 Razer Phone 2 大勝。
-
圖 / 舒適的滑動感,Razer Phone 2 無論是正面反面皆令人滿意。
總結
要過年了,新的一年,如果自己的手機需要更新,又剛好是時常拿手機來玩遊戲的重度玩家,那麼電競手機相信會是不錯的選擇。以電競用途來說,綜合上面的各項分析,筆者滿推薦 2018 年電競手機的王者-ROG Phone。如果是對強調手感、影音體驗上有更大需求的玩家而言,那麼 Razer Phone 2 算是台表現不錯的好手機。就依照各自需求來挑選適合自己的電競手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