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平坑時代 Ecosystem」11 月 14~23 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今年策展委員會再度邀請到熱愛動畫、漫畫與遊戲,持續從學術角度深入剖析的交通大學歷史學者梁世佑(RainReader Liang),以「游於藝:巨觀微視之間」為主題策畫電玩藝術專題展。
※ 以下照片皆為開展前所拍攝
-
電玩藝術專題展展區入口
本次的展出主題為「游於藝:巨觀微視之間」。策展人梁世佑指出:「每年舉辦電玩藝術展的時候,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與挑戰:「電玩藝術展和其他的商業電玩展有何不同?」藝術兩字的掛名和藝術兩字的掛名與意涵顯圖分殊何在?對許多參觀者而言,這個展不就是展示新作品給大家打電動嗎?
梁世佑表示,電子遊戲的特徵不在於日新月異的電子科技或聲光效果的進步,而在於有別於傳統的媒合互動性與正處於典範轉移階段的溝通介面。相較於其他數位藝術,電子遊戲需要親自動手去玩,而且學習曲線花費的時間遠遠比其他數位娛樂來得更長,這使得電子遊戲的玩家同時解構並重新定義「閱聽者」、「創作者」和「行動者」之間的界線,更能體現科技與人性的多元可能性。
他指出,過去電玩藝術展探討了遊戲中的「末日想像」如何建構當代資本主義與環境污染等問題,也試圖重建「多重螢幕映射」下遊玩者與觀看者之間的角色互證,這正是對於「遊戲實況」為何流行普及的詮釋答案,而今年將集中於另一個主題:「巨觀」與「微視」。
隨著隨身智慧攜帶裝置的普及,整個遊戲市場產生了明顯的分流。一方是越來越精細、史詩等級般的大型作品,另一邊則是充滿各種謬斯靈感和個人風格的小品創意。兩者的區別定義是否在於人員組織、資金規模或是遊戲的複雜程度?
本次展覽試圖從「螢幕視覺尺寸」和「操作介面」這一個角度來切入:透過「巨觀」和「微視」之間的視覺對比,來說明兩者的差異並不是單純的「視覺大小」,而是一種「看待世界與觸動的交流方式」。隨著手機遊戲和傳統遊戲的互通,更可以注意到:遊戲的差別不在於「載體」或「平台」,更在於如何運用玩家的手和眼來做出有效的「反應」與「回饋」,進而獲得樂趣與成就感,這時或許就能接近「游於藝」的概念。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射御屬武,書數類文,禮樂為德,合為六藝;游於其中,臻人生哲學與美學的追求;西哲也有類似的話語,例如席勒(J.C.F. Schiller)所言:「人在遊戲時,才完全是人。」
-
展出主為「游於藝:巨觀微視之間」
現場以 300 吋超大投影螢幕所建構的「巨觀區」與時下流行的行動裝置所建構的「微視區」,來呈現展出主題的對比。巨觀區將展出《
刺客教條:大革命》、《
極地戰嚎 4》、《
闇龍紀元:異端審判》、《
俠盜獵車手 5》等多款規模宏大視覺精細的 3
A 級遊樂器大作,讓參觀者飽覽大革命時代的巴黎榮景、現代的喜瑪拉雅山脈風光、劍與魔法的奇幻國度及似曾相識的美國大都會。微視區則是集合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優秀 App 遊戲試玩。一旁的展示區還提供多款《死亡復甦 3》、《Ryse:羅馬之子》等最新上市之 Xbox One 新作遊戲的試玩。
-
巨觀區透過 2 組 300 吋大螢幕飽覽大革命時代巴黎風光,還預定展示連線合作試玩
-
微視區提供 Nexus 7 與 iPad 平板試玩充滿個人風格創意的優秀獨立製作遊戲 App
-
現場還提供 Xbox One 近期新作試玩
今年電玩藝術專題展首次與遠傳電信 App 平台進行線上策展交流,自 11 月 7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活動期間內,只要使用遠傳電信 friDay App 助手(
http://apps.friday.tw),進入「挑動電玩美學 DNA」專區即可免費下載本次展出的遊戲 App,不論是否為遠傳用戶皆可免費下載使用,即使無法到現場參觀,一樣可以在家中體驗這些由策展方精選的遊戲 App,探索電玩美學 DNA。
在活動部分,11 月 16 日(日)14:00~16:30 預定舉辦電玩藝術專題論壇暨專家導覽「依於「人」:從眼和手來看遊戲的遠觀與褻玩」,探討展出主題「巨觀微視之間」。11 月 23 日(日)10:30~12:00 預定舉辦電玩藝術專題論壇「游於「異」:遊戲作為戰爭記憶與歷史維護之可能與否?」,藉由 Wargaming 與 Ubisoft 參與古蹟維護的案例,說明電玩遊戲與歷史文化的連結。
-
法國大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斷頭台
場外還展出了本屆「K.T. 科藝獎」得獎作品,其中 K.T. 是已故台灣經濟與科技的推手李國鼎之縮寫,也象徵著 Knowledge Taiwan 的含意,試圖在鼓勵年輕學子對於相關數位科技的創作。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電玩藝術專題展「游於藝:巨觀微視之間」
-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四號倉庫
(第 9 屆台北數位藝術節會場展區)
-
活動時間:11 月 14 日(四)至 11 月 23 日(日)
每日 10:00 至 18:00(週五、週六延長至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