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本週六 12 月 19 日在台北大學三峽校區舉辦的「2020 年第九屆 ACG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近日公布了活動議程與活動報名資訊,同時開放 18 篇通過複審的論文全文下載。
作為臺灣乃至亞洲最重要的 ACG 領域學術研討會,從 2012 年第一屆在國立交通大學舉辦以來,在第三年獲得了華人地區最具權威的電玩動漫社群「巴哈姆特」支持並成立論文獎,以實際的獎金鼓勵研究人員,第四屆開始國際化,獲得國內外肯定,並於第八屆移師海外,招待大約 40 位參與者前往日本慶應大學,舉行結合學術、知識和樂趣的動漫研討會旅行。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舉行海外場,但部分優秀論文仍預定在 2021 年下半年在台灣等國出版,並於日本 COMIKE 100 展示宣傳,作為臺灣 ACG 研究的另一個里程碑。
本屆研討會預定於 12 月 19 日(六)在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活動議程、報名系統與論文下載現已在研討會官方網站和巴哈姆特公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探索自己的各種可能性。
發表人、評論人簡介
-
鄧建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
-
許經夌|傻呼嚕同盟成員,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想要用機械獸征服世界
-
徐煥昌|財聖國際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
江孟庭|臺灣和歌協會歌人、京都學派哲學研究者,國立臺灣大學附屬醫院醫生
-
蕭昀軒|LOAM 創辦人&音樂總監
-
邱馨葆|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碩士、知名女性向遊戲產品經理
-
沈美雪|日本天理大學准教授、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
吳曉鈞|獨立研究學者、美國 UCLA 博士
-
施登騰|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
周文鵬|漫畫研究者、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Charles Hayashi|東京大學博士生、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複雜系副研究員
-
林怡君|大學教員,現代小說研究者,沉迷戀與製作人的遊戲宅、 coser 與文學創作者,單身求友
-
常虹|Luna,選物店 BY YOUR SIDE 店長,致力於推廣非甜系蘿莉塔風格。
-
楊双子|臺灣小說家、次文化研究者,著有《臺灣漫遊錄》、《花開時節》等
-
劉揚銘|作家、文化觀察者,著有《高校制服戀物論》、《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等書
-
王威智|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劇場研究者
-
黃盛譽|國立清華大學外文系碩士,社大工作者,《輕宅漫談》主持人
-
蔡長廷|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
侯京吾|香港報刊研究者,台積電文學獎得主
-
張鐵懷|遊戲學習學家,教育部跨領域教師發展暨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博士後研究員
會場資訊
本次研討會於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大樓(地圖中 2 號)舉行,從正門進來右轉第二棟便是人文大樓。詳細請參考下方的校園地圖和交通示意圖。
報名表
如果您是發表人、與談人、主持人或主辦方邀請之貴賓,請不用報名。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載論文參考,但若您想要親自參加與會,請報名本系統,我們會為您準備午餐和研討會紀念品。
以往本研討會都是採取「無須報名自由參加+付費報名」兩種模式,但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故本次研討會將採取實名制,限制總人數,並只開放付費報名。
為什麼要付費?
每位參加者的午餐費+茶點+小禮物的成本預算為新台幣 250 元,故本研討會完全沒有打算從中獲利,採取使用者付費原則。如果不付費,就會隨意報名不來,導致疫情下的名單掌握不易,更造成食物浪費,而這個世界上是有很多人口處於飢餓線下,故我們認為浪費食物並不可取。
其次,根據經驗,付費將提升整個研討會的參加者品質和專業,促進真摯的交流。臺灣大多數活動會無以為繼,就是因為被無意義的流量數字所囿而失去本身價值性。
更多資訊請參考下方連結,【提醒】由於無法確認實名制,不接受現場付費亂入參加
論文下載
即日起開放「2020 第九屆御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複審通過論文。
基於鼓勵知識共享交流、相互討論之理念,本研討會一直秉持所有論文均自由下載之原則,但請注意由於屬論文草稿,在未獲得原作者同意前不得引用,部分論文因為獲得相關計畫之補助或其他理由,可能須特定時間後才可公開。
基於環保(還有論文太多印起來太厚很重)等理由,研討會當天並不提供紙本論文,請自行下載列印或是放在電腦平板中參考。如果您需要紙本論文作為紀念(本研討會紙本論文為國家圖書館指定收藏品,其實還頗有價值)請在現場找主辦人 RR 老師。
另外,本研討會論文經過發表、修改與再審查後,預定於 2021 年在臺灣、日本等地上市,並預定出展 Comike100。屆時也會搭配相關的動漫知識聖地行程,敬請期待。
2020 第九屆 ACG 國際學術研討會複審錄取名單
Admission List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G Studies 2020
以藥學專業角度探討《對馬戰鬼》使用烏頭之合理性
吳培楷(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駱書翔(東安藥局)
GUNDAM motion-sensing operating system technology survey and applicate(體感鋼彈技術分析與實作)
Wei-Sheng Wang(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Sai Wu(產品設計師)
課金抽卡決策研究,虛擬抽獎內的次文化商品之吸引力為何?─以《Fate/Grand Order》為例
陳柏軒(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碩士)
梁德馨(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
2次元と3次元の狭間へ:2.5次元ミュージカル海外ファンの考察をめぐって
張嘉慧(日本神戸大学国際文化学研究科博士候選人)
脫序的ABO世界:批判與重構
劉藍一(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朱紋巧(放肆藝術國際有限公司)
Long live in immaturity; or die growing adult: Keyakizaki46’s song and failed media-mix aidoru
Kris LI, Chung Tai(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野性與文明的表象融合──論ACG作品中的獸化情結呈現與媒體視覺理論
周宸亦(日本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デザイン研究科博士)
少女花開好時節:楊千鶴與楊双子《花開時節》穿越時空的對話
葉妮(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真的好想看女僕裝!從女僕咖啡廳特殊活動日探討文化演變
吳忠霖(女僕愛好者)
日本動畫作為文化仲介:傳統音樂的多元認識,以印尼甘美朗為例
鮑沛蘭(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
Audience Preferenc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Heroes in Cross-Cultural Films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Audiences
Huhebi Guo (日本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デザイン研究科博士生)
Community, Immunity, and Sekaikei: A Biopolitical Reading of Project Itoh’s Harmony
Yichee Yang(國立臺灣大學外文所碩士)
「不足のなかに心の充足をみいだそう」—論《BANANAFISH》雙主角關係所蘊含的日本美學―― 以侘寂為中心
劉書晴(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聲優怎麼有嘻哈?論二次元偶像團體《催眠麥克風》中女性向饒舌的呈現
張家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生)
遊戲中的錯視藝術應用初探
邱渝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班)
范丙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俞齊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報人視野下的香港早期漫畫發展史補遺
李卓賢(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協理)
植田弘康會後悔嗎?AI、模擬、御宅族及親密關係的現況與未來
吳駿盛(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布盧明頓分校資料科學碩士)
日本東洋史學的「西域」想像與其對大眾文化的影響:從《敦煌》到《西夏惡靈》
山口智哉(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